新華社上海7月16日電(記者陳雲富)備受關注的全國碳市場16日在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地會場連線共同啓動。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上線首日市場交易較為活躍,盤中觸及漲停,首日成交均價每噸51.23元,成交額超過2.1億元,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企業參與了首日的交易。
按照全國碳市場安排,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中心位於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設在武漢,兩地共同組成全國碳市場系統。納入全國碳市場的企業碳排放配額交易需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進行交易。
其中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於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應當不小於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採取掛牌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採取大宗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週一至週五下午13:00至15:00。
中國華電集團碳資產運營公司交易員張壯認為,首日交易整體成交較為活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運行意味着我國在落實“雙碳”目標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全國四成左右的碳排放量將實現“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
來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天下午收盤,全國碳市場共成交410.40萬噸,成交額21023.01萬元,成交均價每噸51.23元,中石油、中石化、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投、國家能源、申能集團、浙能集團、華潤電力等多家企業參與了全國碳市場的首日交易。
上市儀式後,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在上海發佈倡議,將支持上海國際碳金融中心建設,同時上汽集團、光明食品集團等多家上海市屬企業也發佈低碳減排倡議,將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儘快實現低碳轉型。
此外,上海環交所聯合農業銀行、中國平安、中金公司等多家機構宣佈成立碳中和行動聯盟,將主動開展碳核算及碳披露,設立企業碳中和目標及實施路線圖,積極參與自願碳市場建設,推動產業上下游聯動,促進低碳技術的應用,通過自身行動和影響力倡導公眾低碳生活方式。
上海是較早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的城市之一,2008年上海成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上海碳市場規模已位於全國前列。
作為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户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的交易機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目前推出有三大品種的交易,即上海碳配額現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即CCER、上海碳配額遠期。
數據顯示,到2021年6月底,上海碳現貨各品種累計成交量1.66億噸,累計成交額18.57億元,CCER的成交量佔全國CCER總成交量約41%,上海碳配額遠期則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標準化遠期產品,自2017年上線運行以來累計成交43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