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當地時間19日結束,雙方進行了“坦誠、建設性交流”,但“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重要分歧”。在20日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的智囊們看來,儘管兩國分歧不小,但在諸多領域仍有合作機會。
應對氣候變化是呼聲最高、可行性似乎也最大的領域。在中國,低碳綠色發展日益受到重視,官方已提出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美國也已重新申請加入《巴黎協定》。這都為雙方加強氣候變化領域合作創造了條件。
用美國前財長羅伯特·魯賓的話説,氣候變化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問題之一,美中兩國有責任在這類全球問題上進行合作。
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科恩也在論壇的視頻發言中表示,氣候變化沒有邊界,對中國來説事關國家安全,對美國也是同理。今後美中兩國可以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分享技術和彼此的最佳實踐,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疫情防控也是中美合作大有可為的領域之一。眼下,疫情仍在持續擴散。據世衞組織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1.2億,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天幾十萬人的速度增加。
凱雷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聯席執行董事長大衞·魯賓斯坦在視頻發言中稱,現在美中都在國內大規模推廣疫苗,但全球絕大多數人還沒有迅速接種。美中兩國應動用自身資源、醫療知識和分發能力,確保疫苗接種能覆蓋全球。
魯賓斯坦認為,受疫情影響,窮國與富國之間的差距正越來越大。在縮小貧富差距和“數字鴻溝”、促進糧食公平分配等方面,美中也應當切實加強合作。
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傅瑩在現場表示,21世紀的世界已經“改換了場景”,新冠疫情、氣候變化、數字安全以及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治理等,都是需要全球合作共同面對的風險和挑戰。在這些領域,國際社會對中美合作都抱有很高的期待。
此外,考慮到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仍步履蹣跚,中美在經濟、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加強合作也備受期待。
這類合作符合兩國共同利益。據中方統計,2020年疫情之下中美貿易額仍逆勢增長8.8%。中國美國商會日前也發佈報告稱,61%的受訪企業仍視中國為首選投資目的地。
對世界經濟而言,中美兩國攜手也將是一劑“定心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直言,現在世界經濟恢復幅度依然“非常平緩”,甚至也許只能抵消掉去年的損失。在此情況下,中美應當在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緊密合作,支持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朱民稱,受疫情影響,眼下全球貿易不夠順暢,供應鏈也因地緣政治等因素面臨考驗。中美有必要共同支持貿易自由流動,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一份長長的中美“合作清單”對兩國乃至世界當然都是利好。但中國學者提醒説,要使這份清單能夠落到實處,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要讓合作能夠發生,最重要的是美國要尊重中國,尊重中國的政治制度,尊重中國的價值觀,尊重中國的歷史文化。”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説。
魯賓也坦言,美國需要認識到不能改變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系,而應當關注這一體系取得的進展。這對美國有利,也對其他國家有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