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界奮起捍衞新疆棉,揭批BCI抵制行動背後陰謀!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支持新疆棉花”25日響徹中國互聯網。繼瑞典服裝品牌H&M被爆因所謂“強迫勞動”抵制新疆棉花後,更多外國企業被揭出也有類似言行,這種“一邊吃着中國的飯,一邊砸着中國的碗”的做法在中國國內持續引發聲討浪潮。25日,30多箇中國品牌發聲支持新疆棉花,至少27名藝人宣佈終止與外國相關品牌合作,網民競相轉發以“我支持新疆棉花”“中國市場雖大,但不歡迎任何惡意中傷者”為主題製成的海報圖片。“中國光明磊落,中國人民友善開放。但中國人民的民意不可欺、不可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5日在回應相關問詢時這樣表示。在一批國際服裝品牌最近兩年抵制新疆棉花的背後,一個總部設在瑞士的非營利組織浮出水面——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去年,該組織以所謂“強迫勞動”為由,暫停在新疆發放BCI棉花許可,導致新疆棉花被多個外國品牌抵制。此次陷入爭議的品牌都是BCI的成員。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BCI及其企業成員的做法已涉嫌對新疆棉花產業設下一道普遍性、歧視性的非關税壁壘。
中國品牌紛紛發聲支持新疆棉花
25日,“更多國際服裝品牌被爆抵制新疆棉花”成為國內全網熱點,相關話題持續佔據微博熱搜榜位置,既有阿迪達斯、耐克、優衣庫等“涉事企業”名稱,又有“李寧把新疆棉寫在標籤上”“無印良品求生欲”等詞條,還有“超強國貨安利”等網絡行動。鴻星爾克、海瀾之家、美特斯邦威、森馬等30多家中國品牌紛紛發聲支持新疆棉花。不少網民還表示,不僅要支持新疆棉花,還要支持新疆旅遊。在線旅遊平台馬蜂窩2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4月新疆去哪”的搜索熱度24小時內在該平台上漲275%。
深陷輿論風波的H&M在華門店情況如何?昨天,成都大悦城摘牌H&M的視頻在社交平台上廣泛流傳。《環球時報》駐上海、北京的記者也進行了實地走訪。上海某繁華路段的一家H&M店外有保安值守,兩名店員對《環球時報》記者無奈地表示,他們是愛國的,並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北京三里屯商區的H&M店外,有路人對記者表示,看到H&M和耐克有關新疆的聲明後,無法認同這種抹黑中國的行為。
在街頭採訪的過程中,《環球時報》記者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上海居民王先生表示,中國人應該拿出實際行動,給國外公司一些“警告”。一名在北京就讀的大學生則認為,這些國際品牌在中國也設有工廠,將他們“趕出去”可能意味着國內會流失工作崗位,因此需要理性地看待問題。
GAP、匡威、新百倫、安德瑪、Zara、優衣庫……根據媒體梳理,這些企業都在最近兩年發表過抵制新疆棉花的聲明。《環球時報》記者25日發現,Zara母公司Inditex似乎已將此前發表的“強制勞動零容忍”聲明從其官網撤下。記者通過網頁快照看到,這份聲明以某些“報告”為依據,聲稱中國產業鏈中存在的“社會和用工弊端”問題令人高度關切。
北京居民徐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曾是優衣庫的忠實客户,此前買了很多該品牌標註“新疆長絨棉”的背心,不過優衣庫大概從去年年底開始給相關產品更換了包裝,去除了新疆標識。去年8月,優衣庫所屬的迅銷公司曾發表聲明稱,優衣庫未在新疆生產任何產品,也未將產品轉包給當地面料廠或紡織廠。
無印良品也在被中國網民“關注”之列。日本共同社2月曾報道,包括無印良品在內的12家日本公司擬與“已確認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參與強迫勞動的中國公司”暫停交易。不過,無印良品中國總部25日獨家回應《環球時報》時否認抵制新疆棉花,稱“我們公司在使用新疆棉花”。
起底推動抵制新疆棉花的BCI
H&M在引發中國網民眾怒的聲明中提到,該公司此前從與BCI組織相關的新疆農場採購棉花,由於BCI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棉花許可證,它將不再從新疆採購棉花。
BCI是在瑞士日內瓦註冊的非營利組織,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可持續發展計劃,在全球擁有2000多個會員,涵蓋從農民組織到零售商和品牌的整個全球棉花供應鏈,耐克、阿迪達斯、宜家、H&M、Zara、彪馬等都是其成員。
“不少國際品牌已要求其供應商必須是BCI會員,這讓中國企業也必須加入BCI、符合其要求才可以進入歐美市場。”中國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副理事長王進華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早在2015年前後,BCI已經要求成員企業減少使用新疆棉花,並且開始“逐年加碼”。
據記者瞭解,2020年前後,很多新疆棉花生產加工企業收到來自BCI一封語焉不詳的“終止合作郵件”,理由是“對標準進行進一步的升級和優化,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環球時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境外反華勢力開始炒作“強迫勞動”議題後,新疆棉企在第一時間主動開展檢查調研。BCI上海代表處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新疆地區所有執行合作伙伴的項目中從未發現過任何違反BCI禁止強迫勞動的標準的情況”。但是,BCI總部“強迫勞動與體面勞動問題特別工作組”仍要推進所謂“調查整改措施”,其間,它引用了“人權觀察”“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等反華組織的大量不實信息。
BCI推動抵制新疆棉花的背後離不開政治與意識形態操縱。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國際開發署是BCI的重要贊助商,而且BCI理事會中有大量歐美零售品牌商的派駐代表。王進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BCI組織與美國棉花協會、澳大利亞棉花協會關係密切,可以説屬於同一陣營。“BCI開了一個很壞的頭,即非政府組織用虛假消息與政治性議題干擾破壞國際貿易。”國內一名國際政治學者25日對《環球時報》這樣評論。
一名新疆棉花業內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BCI暫停在新疆發放棉花許可證,相當於損失了中國棉花近90%的業務,它這麼做實際上也是損人不利己,在棉花可持續標準方面,“美國正在爭奪話語權,至少想分一塊大蛋糕”。
25日,有媒體發現了一組頗有意思的數據:2018-2019棉花季,受BCI認證的中國“良好棉花”產量佔全國棉花產量的15%,而美國這一比例僅為7.7%。
中國棉花協會:歡迎各方赴疆考察
BCI及其成員跟風抹黑中國,一些西方媒體卻顛倒是非,稱國際服裝製造商因反對“新疆強迫勞動”而在中國遭受越來越大的敵意。《紐約時報》25日稱,中國的行動凸顯外國公司在華開展業務會遭受政治和文化爭議的壓力。BBC聲稱,中國喜歡“利用”其貿易實力向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施壓,令它們對中國的“不當行為”保持沉默。
“我想中國的老百姓也有自由發表他們自己的觀點,表達他們的感受。”華春瑩25日説,現在中國老百姓不允許外國人一邊吃着中國的飯,一邊砸着中國的碗。她強調,新疆地區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不用是相關企業的損失。商務部發言人高峯25日表示,所謂中國新疆地區存在“強迫勞動”,完全是子虛烏有,純白無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勢力玷污抹黑。
“強迫勞動”是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無知且惡意的想象。《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棉花從業者後得知,即便是在產業鏈中最有可能使用大量人力的採摘環節,新疆也已實現高度機械化。
數據顯示,新疆是中國最大的產棉區,年產量在500萬噸左右,佔國內棉花產量的80%以上。新疆50%以上農民種植棉花,其中少數民族佔70%以上,植棉收入佔當地農業總收入80%以上。新疆棉紡織產能在1700萬錠左右,紗線產量185萬噸,解決當地就業近60萬人。
25日,針對H&M等跨國企業發佈抵制新疆棉花的聲明,中國棉花協會回應稱,堅決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對中國新疆紡織服裝供應鏈及其相關產品實施任何限制,強烈敦促其停止錯誤做法。該協會表示,近日,若干國際服裝品牌商發表聲明禁用新疆棉花產品,引發全社會關注,嚴重損害新疆乃至中國棉紡織產業聲譽,造成惡劣影響。
中國棉花協會最後表示,歡迎全球棉紡織產業鏈各方通過赴疆考察、第三方盡責調查等各種途徑更多地瞭解新疆棉花產業的真實情況,共同推動產業鏈透明度提升,增進理解與互信。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 趙覺珵 白雲怡 邢曉婧 何珊 劉欣 陳青青 楊若愚 陳欣】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