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入局血製品,收購博雅生物終落地,華潤一波三折拿到稀缺“牌照”

50億入局血製品,收購博雅生物終落地,華潤一波三折拿到稀缺“牌照”
經觀大健康 餘詩琪/文耗時近一年,華潤醫藥對血製品龍頭博雅生物的收購終於落定。

近日,博雅生物發佈一系列公告,華潤醫藥通過“股份轉讓+表決權委託+定向增發”的組合方案,耗資50億元拿下博雅生物,成為控股股東。這也是華潤醫藥近年來最大的一筆收購,該筆投入已佔到其賬面現金儲備的近三分之一。

7月20日,博雅生物股價創今年以來最大漲幅,達到20.01%,不少投資者在雪球等投資論壇上稱,博雅生物終於找到了好“靠山”。

事實上,這筆鉅額收購進行得一波三折。去年9月,華潤醫藥就啓動了收購,但就在同一時間,原有控股股東高特佳集團董事長蔡達建私情曝光,其妻金惠麗指責蔡達建“婚內出軌”,並質疑蔡利用職務之便,侵佔公司財產。

之後,博雅生物的定增被叫停,而且因為高特佳集團的債務問題,其所持有的博雅生物的1.04億股被司法部門凍結。額度佔其所持博雅生物股份的82.20%,佔博雅生物總股本的24.39%。

該收購案一度陷入僵局,投資行業基本持悲觀態度。轉折點是今年博雅生物的股東大會,公司高管一致表示將全力推動華潤醫藥的收購進程,今年5月,隨着高特佳的債務問題緩解,華潤醫藥的收購被重新提上了議程。

對於華潤醫藥來説,不同於之前收購的東阿阿膠、江中藥業,它在血製品領域是完完全全的空白。據公開資料顯示,博雅生物主要從事血液製品的開發、生產及銷售業務,行業地位較高,與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天壇生物並稱為中國血液製品四大巨頭。

眾所周知,血製品領域的行業壁壘很高。血漿資源有限,相關技術難度高,還受到國家的管控。2001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1—2005年)》,申明從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

根據2018年數據,中國擁有約227個血漿站,採漿量為8500噸。通過近幾年的頻繁併購和資源整合,血液製品的生產主要掌握在18家企業手中,多數為上市公司。華潤醫藥耗費如此大的代價,相當於拿到了一張“牌照”。

但血製品行業的潛力很大,據智研諮詢的數據顯示,中國血液製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016年至2019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1.53%。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年中國血液製品市場規模有望超過800億元。

博雅生物的“成色”不錯。它擁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類產品,是全國少數的三類產品齊全的血液製品企業之一,也是少數具有新設漿站資質的企業之一。

華潤醫藥現在急需新的增長極。從財報上看,2020年營收首次出現了下降,32.97億元的淨利潤也只比2019年增長了0.11億元,同比增長不到1%。而同期上海醫藥淨利潤44.96億元,同比增長10.17%。

在最核心的醫藥流通業務上,隨着國家集中採購的深入,國藥和上藥兩家巨頭“進攻”信號很明確。雖然華潤醫藥依然穩居前三,但跟前兩家的距離正在被逐漸拉開。

去年8月21日,國家第三輪集中採購結果剛剛出來,上海就公佈了上海範圍內配送企業中選名單。不出意外,國藥和上藥包攬了大約96%的配送量,九州通和上海美羅只拿到少數幾個品種。

在醫藥業務上,原有淨利潤貢獻佔比超過10%的東阿阿膠在去年上半年遭遇輿論危機,被質疑阿膠是在收“智商税”。2017年的銷售額為73.72億元,而2019年銷售額僅為不到30億元,兩年間巨挫六成。

其他幾塊核心業務,除了華潤江中勉強維持了營收微降0.32%,淨利增長2.19%的業績,華潤雙鶴、華潤三九總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下滑。

華潤醫藥算是國內少數幾家“平台型”的公司,既有藥品研發和製造能力,又有遍佈全國的流通分發能力,且基於央企的身份,資源整合能力屬於上乘。進入血製品,對於它來説,雖然是個新戰場,但也有足夠的機會,尤其是收購的博雅生物本身就在行業裏有足夠的競爭力。經觀大健康會持續關注華潤醫藥在血製品上的動作,以及這家巨無霸公司之後如何在核心的醫藥製造和流通業務上挽回頹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6 字。

轉載請註明: 50億入局血製品,收購博雅生物終落地,華潤一波三折拿到稀缺“牌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