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明叔雜談”,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據媒體報道,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公告:董事會已授權集團管理層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交申請,擬將香港新增為主要上市地。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過去幾年,中概股一直是個熱點話題。
所謂“中概股”,是海外投資者對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的統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海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定價,實際上也反映了他們對於整個中國經濟的預期。
中概股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長期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紐約則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中概股上市,主要集中在紐約。
中概股赴紐約上市,讓有關中國企業獲得了寶貴的資金。更重要的是,通過在紐約上市,這些企業對於國際金融市場規則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也有利於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進而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為企業發展所用。
與此同時,中概股中,很多都是中國的“明星企業”,它們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成長、壯大,依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自身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海外投資者通過中概股,加強了對中國和中國經濟的瞭解,也有機會參與分享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成長的“超級紅利”。
可以説,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概股的誕生,是中國和世界實現互利共贏的生動寫照。
但是,過去幾年,由於美國把中國定義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甚至是潛在敵人,中美關係出現“質變”,進入到一個更加動盪的時期,中概股也被動捲入其中。
美國一些人操縱所謂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在中概股信息披露方面,採取了一些消極舉動。
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一是監管的技術層面,二是中美博弈的政治層面。但總的來看,目前中美兩國監管機構還是在保持密切溝通,積極磋商。美方有些人也會放一些狠話,但這更可能是談判策略,從長期來看,問題大概率還是會得到妥善解決。
中國對於企業赴美國等海外市場上市,一直是持積極的立場,並以此作為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巨頭”,也是中概股中的重磅企業,這次阿里巴巴宣佈將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無論是對於阿里巴巴自身,還是對於香港、對於中概股,甚至對於中國經濟,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對於阿里來説,將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可謂是願望成真。
其實,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籌劃整體上市時,首先考慮的上市目的地就是香港聯交所,並開展了相關路演,但由於當時香港聯交所相關規定限制,阿里巴巴最終轉赴紐交所上市。
2014年,赴美上市前夕,阿里巴巴公開表示,未來條件允許,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與國內投資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長。
2018年,香港聯交所啓動上市制度改革,這也為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大量國內互聯網公司在港上市創造了更有利條件。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紐約依然作為阿里的主要上市地。
自2019年在港上市以來,阿里巴巴大部分流通股已轉至香港註冊。
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6個月裏,阿里巴巴股票在香港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約為7億美元,在美國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約為32億美元。
中國和亞太地區作為阿里巴巴業務開展的主要市場,阿里巴巴始終受到中資和亞太資金的高度關注。此次阿里巴巴新增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在技術層面上水到渠成,也符合市場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的預期。
從現實層面看,阿里巴巴雙重主要上市之後,也可以更好應對單一市場的不確定性,從而更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對於香港來説,阿里巴巴這樣的“巨無霸”企業,將香港作為全球主要上市地,則有利於鞏固和壯大香港作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為香港的未來“加油”。
香港,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座獨特的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當時殘酷的地緣政治局勢,美國等西方國家陣營對中國進行封鎖、圍堵,香港扮演了中國通向世界的一個窗户的特殊作用。
香港經濟騰飛後,又遇上中國改革開放,香港一度成為中國重要的資金、技術、人才來源地。
但是,在1997年香港迴歸後,圍繞香港的未來,中國與美國、英國等展開了或明或暗的激烈爭奪。
外部勢力在近年來一度策動了一系列搞亂香港的圖謀。但隨着2020年港區國安法落地,2021年新選制改革和2022年特首選舉,香港政治完成“撥亂反正”,“愛國者治港”的原則牢牢落實。
香港不僅要主權迴歸,更要人心迴歸,這是當下香港最大的變化。對全中國而言,這一過程不僅是要讓香港社會重回穩定,更要讓香港經濟更加繁榮,香港民眾的生活更加幸福,以此體現迴歸後堅持“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的香港,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
香港是亞洲主要金融中心,也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香港實行英美普通法,其法律、經濟、財税體系與紐約、倫敦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對於國際資本擁有巨大的吸引力。
2018年後港交所持續不斷修改上市規則,為優質中概股迴歸創造了條件。
阿里巴巴作為一家市值超過2萬億港元的“巨無霸”企業,選擇將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體現了香港金融中心的獨特地位和吸引力;同時,阿里巴巴迴歸香港,也將顯著提高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科研投入等技術指標。
對香港聯交所而言,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更多優質交易標的,也將加強其對全球市場的吸引力。阿里巴巴,乃至阿里巴巴代表的中概股羣體,和港交所將實現共贏。
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目前香港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排名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發展潛力巨大。
彭博社數據顯示,受益於港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逐步完善,截至今年2月16日的30天裏,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額躍升至250億美元左右,已大幅超越倫敦交易所,相當於同期紐交所的六成。
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中概股企業迴歸香港,將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可以讓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港股通等方法,更便捷地分享中概股的成長紅利。
對於中概股來説,在美國的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中美化解監管分歧,以便為中概股企業、全球投資者,提供一個穩定的預期。前面我們也提到,中美之間達成監管共識的可能性還是很大。但應該看到的是,中概股當前的確面臨着一定的監管風險,這種風險也不可避免地會對海外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造成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實際上還承擔了另一種角色,它成為了中概股的一個“安全港”。
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通過迴歸香港,既可以繼續享有國際金融市場的各種便利,也可以在距離中國腹地更近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中美博弈中的監管和市場風險。
最後,對於中國和中國經濟來説,阿里巴巴選擇將香港作為紐約之外,全球第二個主要上市地,也體現出阿里巴巴對香港乃至中國經濟的信心。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三大挑戰:第一,美國挑起跟中國的大國競爭,讓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大幅上升;第二,俄烏衝突等引發了能源、糧食危機;第三,美國長期實施不負責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目前在高通脹壓力下,美聯儲激進加息和縮表,可能引發經濟衰退、金融動盪,衝擊世界經濟。
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不可能置身事外,而且中國經濟本身也面臨結構性挑戰、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但實事求是地説,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之時,中國經濟仍是一個相對最確定的因素。
中國經濟短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不少,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存在;中國國內市場空間巨大,迴旋餘地也很大;中國在一個動盪的世界中,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與世界各國建立互利共贏的關係,成為穩定和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積極因素。
阿里巴巴作為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互聯網巨頭,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推動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積極力量。
當前,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主要是內地公司。過去兩年,內地企業在香港IPO金額的佔比都超過98%,內地背景公司佔到香港恆生指數成分股的70%以上。港股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整個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在這一背景下,阿里巴巴新增香港作為第一上市地,為中國經濟的未來投下了信任票。
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證明,越是堅定看好中國和中國經濟未來的企業,越是“重倉中國”的企業,越能分享中國發展的“超級紅利”。
相反,那些反覆唱衰中國、變着花樣炮製各種版本“中國崩潰論”的人,則不斷地被打臉。
對於阿里巴巴來説,同時將紐約和香港作為全球主要上市地,也是一種充滿建設性和智慧的選擇。
阿里巴巴選擇迴歸香港,並不意味着該公司將放棄紐約。
無論是對於阿里巴巴來説,還是對於所有中概股來説,大家都希望中美之間可以建立起一種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關係。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概股對此有深刻的感受。
中概股的誕生與發展,是中美關係互利共贏的一個生動寫照。
期待美國方面也能跟中國相向而行,共同為此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