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會其實就在你身邊!
8月27日,冷門小票盛通股份迎來月內的第11個漲停板。而在它拉昇前,即已連續兩個季度成為一位基金經理的獨門重倉股。顯然,在核心資產流向四方的背景下,將一隻在幾個月前還僅僅只有25億市值的小盤股列入重倉,是一個極為大膽的策略,但效果卻十分驚人,此舉令該基金一個月內淨值大漲13%,今年以來的業績位居全市場前列。
業內人士認為,龍頭躺贏已成為β策略,而中小盤企業絕對和相對估值均處於歷史低位,投資者開始從中小盤企業尋找α機會。同泰基金投資總監楊喆指出,投資不僅僅是白馬的價值吸引,合理估值的成長、困境反轉、技術和市場突破型增長等,也都是公募基金經理可以投資的理由。
一隻小票拉起一隻基金
8月27日,盛通股份再次漲停,這是盛通股份在八月份的20個交易日內收穫的第11個漲停板,就在核心資產股票陰跌不斷之際,這家小市值股票一個月的股價漲幅已達1.6倍。
盛通股份其實是一隻名不見經傳的冷門小票。這家原本從事印刷包裝業務的公司早在2011年就在A股上市,在長達十年時間內,這家公司的市值也未能成長起來,在一個月快速上漲1.6倍後,它的總市值也僅僅只有53億。
但對公募基金經理而言,大幅折價的小市值公司,在核心資產的泡沫不斷被放大之際,顯然也是另一種機會。
華南地區的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在盛通股份拉昇前,就將該股作為他的獨門重倉股,這是一個極富前瞻性判斷、也極為大膽的操作,畢竟盛通股份在拉昇前,總市值只有20億,在重倉核心資產的主流基金操作概念下,重倉一隻冷門小票,看起來十分瘋狂。
但效果卻是令人吃驚!最近一個月內,這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公募基金產品淨值大漲13.37%。根據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披露的持倉信息顯示,截至今年六月末,盛通股份是上述基金的第六大重倉股,而在今年一季度末期間,即盛通股份還未開始股價神奇之旅時,已進入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行列,為當時的第四大重倉股。
機會只留給聰明的基金經理
券商中國注意到,雖然盛通股份在今年一季度末開始進入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行列,時隔五個月後才開始起飛,但這位基金經理實際上為此等待接近一年。
而能抓住這樣的機會,顯然與基金經理個人研究能力相關,這位供職於華南某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系統工程碩士學位,在過去兩年時間,他管理的基金產品獲得1.34倍的高收益。
2019年下半年,上述基金經理準備讓6歲的兒子學習少兒編程,偶然的機會,他接到了一家編程培訓機構的銷售電話,因為這位基金經理曾擔任過傳媒研究員,所以知道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業務,也就是盛通股份。接到銷售電話後,他先後給兒子報了包括上述培訓機構在內的4家編程課程,想對比一下。
沒想到,年底疫情開始爆發,在疫情期間,上述培訓機構提供了一對一的線上服務,這位基金經理對這家上市公司的好感度大增。又去跟進了一下這家公司的現狀,發現這家公司在疫情期間,業務仍舊是擴張的,還能堅持開一兩百家店。
“少兒編程這個賽道很好,正是我們常説的長坡厚雪。”這位基金經理向券商中國記者坦言,相較於對K12課外輔導的打壓,素質教育包括對機器人編程教育一直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科技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比例在逐步提升。我國目前少兒編程教育滲透率還非常低,不足1%,而美國K12編程教育滲透率接近50%。
他分析認為,自2017年7月,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表示要在中小學階段推廣編程教育,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關的股利政策和措施。從更廣的視野看,機器替代低端的勞動是現代社會的必然趨勢,不僅工業界“機器人換人”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民用機器人如掃地機器人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未來,機器人產業本身市場需求變得越來越廣泛,而機器人和編程教育也將會從中受益。機器人編程教育不斷下沉,將科學、數學等較為深奧的內容和機器人編程共同學習以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鼓勵“玩中學”和“做中學”,培養少兒和青少年的興趣和動手能力,對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長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去年疫情好轉之後,出行不受限制基金經理就去調研了,調研之後發現,雖然公司之前的主要業務是印刷,但是切入少兒編程並不是簡單的跨界,而是有着轉型的決心。
顯然,當時全市場買小市值公司的基金經理很少,有券商首席分析師説過,篩選一下買入50億市值小公司的基金經理,市場要表示一下對他們的尊敬。而從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披露的信息看,基金經理在去年二季度已經買入了上述公司,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繼續加倉,到今年一季度末已進入該基金經理的核心股票池。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響,這家公司的業績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公司做了商譽減值,但是公司此前一直在回購。直到今年,K12教育“雙減”政策出台之後,市場才開始關注到這家公司,而這已經是基金經理堅持買入一年之後,顯然,投資就是要堅持做長期又正確的事情。
投資不僅只有核心資產大白馬
與時俱進尋找更好的性價比,而非拘泥於估值不斷抬高的核心資產,也是許多基金經理今年以來持續獲得穩定收益的核心邏輯。明星基金經理、同泰基金投資總監楊喆認為,A股偏成長的邏輯已經開始上行。楊喆管理的同泰開泰混合基金最近兩年、最近六個月、最近三個月和最近一個月的業績均位居市場前列,為投資者持續賺得正收益。
楊喆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市場是動態的,長期看是不同風格的均值迴歸,大小盤、成長價值都會均值迴歸。在前幾年熊市中後段,偏價值投資與核心資產方向集中持股,會獲得超額收益;但抱團到了極致、估值到了歷史分位數很高的位置,就會均值迴歸到歷史均值附近橫盤或者持續調整,與此同時偏成長的邏輯就開始上行。2021年就是這樣一個階段的開始。
“極致成長、合理估值的成長、困境反轉、技術和市場突破型增長等,都是投資的理由。”他認為,投資不僅僅是買入大盤白馬股。前幾年是白馬大型公司在低估值的階段,同時供給側改革、經濟減速行業規模擴張停滯等因素,帶來了一波核心資產行情。但往後很少再有類似的機會了,核心資產在2021年初已經在歷史估值高位了。
安信證券也認為,中小盤股相對大盤股估值處於歷史極低位。15年後中小盤業績三年暴雷、16年供給側改革行業加速出清、17年陸股通加速流入白馬股、18年影子銀行強監管以及20年以來的大盤成長行情,中小市值企業一路跑輸大市值企業,市場風格演繹趨於極端。市場從對中小市值企業的成長性溢價向轉向了大市值企業的穩定性溢價,中證500和中證1000對於大盤股的PE(TTM)相對值目前處於十餘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絕對值已接近於1,中小盤估值溢價已接近消失。實際上,從海外發達市場經驗來看,這一現象實際上並不常見,小盤股往往具有估值溢價,大小盤風格總體上呈現來回切換,並非某類公司永遠佔優。對於一些新興行業而言,競爭格局也遠未達到出清階段。
顯然,近期機構投資者對中小盤股關注度正在明顯提升。龍頭躺贏已成為β策略,而中小盤企業絕對和相對估值均處於歷史低位,投資者開始從中小盤企業尋找α機會。從近期的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調研的情況看,對中小盤上市公司調研數量的佔比由40%左右提升至近期的60%-70%左右。從近期市場表現上看,部分中小盤個股一旦出現基本面和成長性的改善,並得到投資者關鍵,將迅速形成市場共識並快速上漲。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