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季度被公募加倉的銀行股業績超預期淨息差下降是行業大考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財經

  當疫情之後主要上市銀行年報披露完畢時,人們似乎鬆了口氣——業績普遍改善,郵儲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盈利能力備受矚目,這也印證了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不少公募基金銀行股調倉的順週期邏輯。

  但是,上市銀行淨息差下降趨勢仍在延續。據平安證券統計,2020年大中型銀行淨息差較2019年同比下降10BP(基點)至2.13%。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0年9月末,商業銀行利息淨收入佔營收的比例高達78%,可見息差走勢對未來銀行業績的持續性起到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在銀行估值已部分修復、利好預期基本被市場消化的背景下。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儘管今年實體融資利率仍將維持較低位置,但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表示,“今年整個市場利率在回升,貸款的利率也會有回升”,因此整體利好銀行的息差,這可能要在二季度才會逐步體現。但由於負債端的壓力仍然不小,因此各家銀行的分化會加劇,那些成本控制得好、零售佔比得以提升的銀行將更可能跑贏。

  銀行業績大幅改善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基於對順週期方向的看好,公募基金開始向銀行股調倉,興業銀行中國平安寧波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板塊個股也成為加倉重點。去年底市場結構性行情之下,以銀行和保險為代表的金融板塊是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低估值板塊。以有色、化工、建材、化纖等為代表的資源品類順週期板塊也獲得加倉。

  “買大盤股、週期或銀行股其實是比較的問題,雖然銀行之前會有一些瑕疵,但在經濟復甦過程中,銀行股特別便宜,又有外在因素支持,例如利率和經濟會有雙升的動力,所以我們四季度開始選擇持續加倉。”某頭部基金公司的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

  銀行的業績也的確驗證了這一邏輯。近期多家上市銀行年報陸續披露,業績増速、資產質量普遍改善。截至4月2日,按照盈利增速排序,六家國有大行中,郵儲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641.99億元,同比增長5.36%,排名第一;中國銀行歸母淨利潤192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農業銀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8%;建設銀行同比增長1.62%;交通銀行同比增長1.28%;工商銀行同比增長1.2%。

  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以4.82%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居同業首位,實現歸母淨利潤973.42億元;其次是平安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289.28億元,同比增長26%;中信銀行較上年增長2.01%;光大銀行同比增長1.2%;興業銀行同比增長1.15%。2020年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歸母淨利潤雖仍為同比下降,但較前三季度降幅也大幅收窄。

  隨着不良生成壓力緩解,銀行撥備計提壓力也在2020年四季度普遍緩釋,同比增長16%,顯著低於三季報的33%,是銀行業績改善的主因。

  去年前三季度,銀行不良貸款和撥備計提的壓力空前。交行副行長郭莽就在近期的業績會期間對記者表示,去年全年銀行不良貸款增加較多。交行2020年度,全集團共處置不良貸款8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96億元。從過去三年看,2018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約2134億元,超過之前6年總和;累計核銷約1,460億元,超過之前13年總和。

  淨息差仍是下一“大考”

  市場對貸款量上升和資產質量改善已有較充分預期,因此淨息差成為銀行進一步提升盈利的關鍵。

  一般而言,在貨幣政策正常化、流動性邊際趨緊,且信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貸款利率會走高,利好銀行息差表現。不過從上市公司年報來看,淨息差下降趨勢仍在延續。據平安證券統計,2020年大中型銀行淨息差較2019年同比下降10BP至2.13%。四季度整體貸款定價依然處於下行通道,且過去四個季度逐季走低,相比之下四季度存款成本的改善並不明顯。

  “展望今年後幾個季度,我們認為對行業息差拐點的判斷仍需謹慎。”平安證券指出,一方面,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要求使得銀行資產端定價上行彈性有限;另一方面,負債端隨着同業資金利率的上行和結存壓降效應的逐步消退,未來繼續改善的幅度也會放緩,因此銀行的息差仍存下行壓力。

  “我們客觀地分析,今年淨息差的水平在去年的基礎上會略有下降。”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在業績發佈會上預測。

  力保息差也是各大銀行的重點。郭莽對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除非是內、外環境有大變化,否則2021年淨息差預計基本穩定,將從資產端和負債端入手,力保息差。資產端,將提升收益率較高的零售貸款佔比,整個貸款增量佔比超50%。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例如擇期置換部分低收益存量債權,適度增大信用債力度。在負債端,關鍵還在於加強高成本存款的管控。例如,今年交行結構性存款在上一年壓降15%的基礎上繼續壓降,大額存單增量不超過700億元,在定價上確保新發生的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均低於同業水平。

  提升盈利性更強的零售業務佔比是銀行未來保衞息差的關鍵,這對於各類銀行而言都是一致性戰略。例如,無錫銀行方面對記者表示,今年制定的目標是零售貸款在整體新增貸款的佔比要達到50%。

  銀行走勢將繼續分化

  各界也預計,今年銀行業績和銀行股走勢將進一步分化。

  一方面,從歷史經驗來看,經濟復甦疊加利率上行的環境下,銀行獲得超額收益概率較大。“這在一季度仍難以體現,因為一季度各大銀行都在搶‘開門紅’,很多是去年儲備的客户,貸款利率不一定能夠特別高,後續可能會慢慢體現。”某城商行董秘對記者表示。當前銀行板塊市淨率仍不到0.8,處於歷史底部區間,安全邊際比較充分。

  另一方面,銀行股反彈幅度已經不小,未來分化加劇的判斷在於,息差壓力仍然存在,這主要是因為負債端壓力不減,且資產端為實體經濟減負的邏輯仍然存在,因此議價能力、成本控制力較強,且零售業務佔比得以提升的銀行無疑將跑贏。

  值得一提的是,社保基金被譽為“場內聰明錢代表”,隨着上市銀行年報披露,其對銀行股的佈局也浮出水面。根據公告,截至2020年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及相關社保組合持股達到該行前十大股東的有工行、交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無錫銀行。其中,平安銀行在2020年四季度遭減持,共計減持7029.5萬股,即累計套現約1.28億元。這已是社保基金組合連續兩個季度減持平安銀行。與此同時,社保基金增持了無錫銀行。最新年報也顯示,全國社保基金四一三組合去年4季度增持無錫銀行2153.86萬股,持股比例為1.17%,並憑此舉成為無錫銀行第7大股東。

  不過,另一種“聰明錢”北上資金對平安銀行呈增持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增持平安銀行近4億股。事實上,四季度開始,北上資金似乎尤其看好銀行股。除了減持少量中信銀行股外,北上資金均還增持了工行、建行、交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其中,以持股數量計算,增持量最大的是平安銀行,工行次之。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