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2年4月27日,中環股份(002129.SZ)同時布了《2021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綜合兩份財報:2021年營收411億、同比增115.7%;淨利潤40.3億、同比增270%;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42.82億元,同比增49.8%;2022年Q1營收133.7億、同比增79.1%;淨利潤13.1億、同比增151%。


2021年11月5日,23家機構斥資90億認購1.99億股中環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價45.27元。2022年5月5日,這批股票解禁當天,中環收盤價為39.02元,較定增價低13.8%。


截至5月10日收盤,中環股份、隆基股份(601012.SH)市值分別為1295億、3703億。以過往四個季度扣非淨利潤為分母(2021年Q2、Q3、Q4、2022年Q1),中環、隆基市盈率分別為27.7倍、40.9倍。結合兩家的競爭態勢,中環明顯被低估。


中環掉隊


“中環集團”前身的前身成立於1959年,幾經變遷於2000年成為國有獨資的“天津市中環電子信息集團”。2004年7月,改製為“天津市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環股份”)。


2006年,主攻半導體材料(單晶硅)設計、製造的沈浩平(畢業於蘭州大學半導體物理專業),升任公司“第七副總經理”。


2007年4月,“中環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代碼002129.SZ。除控股股東,天津藥業集團(國有獨資)持有總股本的16.3%。時年45歲的沈浩平晉升為總經理並進入董事會(排名第五),但沒有任何股份。#距離熬出頭還有十幾年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中環營收劇降34%並出現9000多萬元的淨虧損。就在這一年的5月,內蒙古光伏單晶硅項目開工建設。2010年8月,項目驗收投產,當年就產生5億銷售額,佔營收的38.4%。中環從此步入“雙主業”時代。


2011年,中環營收達25.5億,同比增長94.9%。


可惜風光轉瞬即逝:2012年全球經濟復甦出現曲折,半導體行業價格下滑,中環營收同比回落0.55%;進軍光伏產業需要鉅額投資,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18%;雪上加霜的是無錫尚德破產,中環被迫計提壞賬。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2012中環財年再次出現9820萬元虧損。


2013年中環穩住陣腳,營收增長46.9%,但扣非淨利潤僅234萬元,聊勝於無。


2017年、2018年,中環營收增速略高於40%。平心而論,中環這家“北方老國企”保持40%增長實屬不易。但從2019年開始,中環開始掉隊了:2019年營收增速下滑到22.8%,2020年只有12.8%。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在火熱的新能源賽道,中環與後起之秀隆基你追我趕,最終還是被碾壓


2010年,剛剛起步的中環新能源板塊營收5.02億。隆基2010年營收16.5億,全部來自新能源產品,相當於中環新能源業務的329%。


2013年隆基營收22.8億,相當於中環新能源產品收入(27億)的84%;2014年隆基營收36.8億,相當於中環新能源產品收入(38億)的97%。


隨後幾年,中環新能源業務被隆基超越且差距越來越大。2019年隆基營收329億、為中環新能源產品收入的213%;2020年隆基營收556億,為中環新能源產品收入的314%。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沈浩平與隆基的三位創始人(李振國、鍾寶申、李春安)是蘭州大學校友(“隆基股份”這個字號取自老校長江隆基),而且還都是物理系的(沈浩平1983年畢業,李振國等三人1986年入學)。


2006年,隆基進軍光伏行業,那時李振國經常去天津拜訪師兄沈浩平,請教有關技術方面的難題。2015年,中環、隆基還曾聯手推出M2規格硅片。


投入不足、擴張慢半拍


如果把固定資產投資比喻為“軍費”,中環掉隊的原因一目瞭然:


2015年中環固定資產環比增加15.2億,隆基增加2.4億,只相當於中環的16%;


2016年中環固定資產不緊不慢地增加了15.4億,隆基卻增加了19.7億,相當於中環的128%;


2017年隆基固定資產環比增加62億,相當於中環增加額的157%。


經過數年高強度的投資建設,隆基取得明顯的規模優勢。到2018年,隆基營收達到中環新能源板塊的177%。


中環也加了大投資力度,2019年末中環、隆基硅片產能分別為33GW、42GW;


2020年隆基再次“發飆”,固定資產環比淨增90億、相當於中環增加額的189%。2020年末,隆基產能達85GW,遙遙領先於中環的55GW。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中環是“雙主業”,半導體、新能源都亟待鉅額投入,否則將錯過發展機遇。純國有體制在業務決策、融資等方面不及民營企業隆基靈活。加之沈浩平將於2022年退休,看來中環是翻盤無望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環拋出募集50億投入8-12英寸半導體硅片生產線的定增計劃。投資者一點面子沒給,唯一有效報價的機構還棄購了。


混改成為轉折點


“50億定增”失敗後,中環大股東痛定思痛、啓動混改。


2020年6月,兩大國資股東將中環集團100%股權放到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最終被TCL集團以125億競得。李東生出任中環董事長,沈浩平任副董事長、總經理並且成為TCL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後者即將“到點兒退休”,居然迎來“第二春”。


2020年7月,來自20家投資機構的50億資金到賬,內蒙半導體材料項目順利開工。預計2023年半導體晶圓產能為:6英寸及以下110萬片/月,8英寸100萬片/月、12英寸60萬片/月。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Q1,中環固定資產在27個月中淨增108億,同期隆基固定資產淨增94億。


“軍費”充足,中環營收增速明顯加快:Q1增長65.2%、Q2增長147%、Q3增長142%、Q4增長112%。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2021財年,中環營收411億、同比增長115.7%。其中,新能源板塊營收384.5億、同比增長121.5%;半導體材料板塊營收20.3億、同比增長50.6%。


2021年,中環啓動新一輪融資,準備投入寧夏50GW(G12)單晶硅項目。一年前募集50億無人問津,此次90億額度被23家機構瓜分一空(發行價45.27元/股


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16家機構竟沒“擠上車”。有意思的是,易方達旗下多隻基金通過二級市場買入中環股份,截至2022年3月末持股市值超過25億。


中環的“降維打擊”


1)否認中環的技術優勢不客觀 


深耕60餘年的半導體業務是中環的立身之本。從半導體材料企業殺入光伏行業,中環對友商是典型的“降維打擊”指高端技術對低端技術的碾壓式的打擊,類似於恃強凌弱、以大欺小


首先是純度。半導體單晶硅純度要求11~12個9(即99.9999999999%),太陽能級單晶硅純度要求6個9(即99.9999%)。早先光伏企業視“6個9”為畏途,不敢碰單晶硅而去搞多晶硅(比如保利協鑫),給了隆基憑單晶硅技術脱穎而出的機會。中環的“本行”是“12個9”的半導體單晶硅,製造“6個9”的光伏單晶硅沒有技術障礙,但苦於沒有足夠資本擴大產能,只能目送隆基一騎絕塵。


再就是晶圓尺寸。晶圓直徑大,不僅能成倍提高半導體芯片產出數量(8英寸能切出88塊、12英寸能切出232塊),更重要的是“邊緣芯片”佔比減少使成品率提高。晶圓直徑越大,製造難度越高。目前12英寸晶圓是主流產品,小尺寸晶圓因成本低仍被廣泛使用。中環4~12英寸半導體硅片全部實現規模化量產。


如果説中環是造一級方程式賽車出身,其他光伏企業只生產過家用轎車;如果説半導體級單晶硅是特種鋼,光伏級單晶硅只能歸類為粗鋼。哪家光伏企業不服中環的技術優勢,可以量產12英寸半導體級晶圓後再開口。


2)尺寸之爭的由來


2015年,隆基與中環聯手推出邊長156.75mm(6英寸)的M2硅片,當時兩家合計市佔率達80%。


2016年,隆基產能超過中環、達到7.5GW;2017年隆基產能翻倍達到15GW,固定資產淨增62億,新增產能包括硅片、硅棒和組件產生線;2018年末,隆基產能進一步提高到28GW。


2019年,隆基、中環開始“分道揚鑣”:隆基推出M6規格(對角線8英寸、邊長為166mm),中環推出G12規格(對角線12英寸、邊長210mm)。晶體截面積越大生產效率越高、拉晶成本越低。隆基M6面積比M2規格大12.2%,中環G12面積比M2規格大80%。


隆基不甘心M6出生即被“碾壓”,奮力推出182mm產品(對角線10英寸、邊長182mm)。2020年固定資產淨增超過90億,年末產能達85GW,比中環高55%(中環產能為55GW,其中G12產能約佔40%)。


鑑於10英寸是隆基對原有產線進行技改能達到的最大尺寸(“打死”也造不出12英寸),於是成為隆基口中的“最佳尺寸”。


2020年6月,隆基與另外六家光伏企業聯合倡導將182規格升級為行業標準,“以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光伏行業高效、規範、健康發展”。2020年7月,39家企業成立“600W+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力挺210mm規格。“182聯盟”與“210聯盟”對壘的局面從此形成。


隆基下重注於8英寸產能,又技改為10英寸,2019、2020兩年固定資產淨增112億。


2018年隆基折舊只有10億,2019年升至12億,2020年16億,2021年26億(注:光伏產線折舊期為5~10年)。


投資上百億形成的產能(最大規格為10英寸硅片),只有撐到2025年折舊得差不多了再佈局12英寸產能,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但隆基又不想產能被超越,只得沿“182號公路”狂奔:2021年末隆基產能達105GW,高於中環的88GW(其中G12佔比70%);預計到2022年末,隆基、中環規劃產能分別150GW、140GW(其中G12佔比90%)。


中環、隆基的尺寸之爭演化為:中環不斷提高“先進產能”,逼隆基擴大落後產能。


210大硅片的經濟效益得到驗證


2016年,降基正式確立規模優勢,毛利潤率比中環的兩倍還要高。


隆基過往六年的毛利潤率明顯呈週期性且總體向下:2017年毛利潤率達31.3%,2018降到22.2%,2019年再度攀高到28.9%,2021年回落到20.2%。


中環新能源板塊毛利潤率週期性遠不如隆基顯著,而且總體向上:2016年毛利潤率僅為12.8%,2017年提高到19.7%,2018年回落到16.3%,2019年、2020年在19%一線“盤整”。


2021年,中環新能源板塊毛利潤率達21.6%,超過隆基。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2021年,中環硅片銷量為82.1億片、同比增長35.1%,銷售額卻增長了124.5%,銷售均價從2020年的2.33元/片提高到2021年的3.87元/片。2020年硅片銷售毛利潤為0.45元/片,2021年提高到0.88元/片,增幅達95.8%!


2021年中環光伏組件銷量為4.2GW,單價1.47元/W,同比提高4%;組件單位毛利潤0.19元/W,同比提高30.9%。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在上游硅料上漲的背景下,中環毛利潤率創出新高,主要得益於210產品規模的快速提高。


這個趨勢還將延續。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93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家千億巨頭,被低估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