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硅谷,在這個中東小國

第二個硅谷,在這個中東小國

作者|王賀

編輯|潘磊

圖源丨耀途資本Glory Ventures 

巴菲特曾説,如果你來中東尋找石油,那麼你可以忽略以色列。如果你是在尋找智慧,那麼請聚焦於此。

以色列人口只有926萬人,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面積也才2.5萬平方公里。

但這個中東小國卻誕生了162位諾貝爾獎獲得主,佔諾貝爾獎總數的20%,其科技對GDP的貢獻率甚至高達90%以上。

以色列外交部駐中國上海領事館官方微博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以色列人均創業風險投資額世界最高,是美國的2.5倍,是中國的80倍,創業存活率高達60%。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中,以色列貢獻了147個上市公司,僅次於美國、加拿大和中國,超過歐洲所有公司的總和。

OECD(經合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主要國家研發強度排名中,以色列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4.9%,高居榜首,而美國和中國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分別為3.1%、2.2%。

更讓人意外的是,以色列的創業公司開始受到中國資本的青睞。

近年來,任正非、馬雲、楊元慶、周鴻禕等企業大佬紛紛前往以色列考察創業項目。

2018年,67歲的王石前往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猶太文化研究和希伯來文學習。

不久前,以色列交通調度軟件運營商Optibus完成1億美元D輪融資,騰訊等參投。2018年,阿里也曾參與投資。

此前,以色列自動駕駛遠程操作平台運營商Ottopia也獲得了耀途資本的天使輪融資,並在後續輪獲得了現代汽車的加持。耀途2017年在以色列投資的激光雷達廠商Innoviz(INVZ)也收穫了多家中國資本的青睞,包括招商局資本、深創投、聯新資本、高榕資本等,並於2022年初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另一家耀途2017年在以色列投資的4D毫米波雷達廠商Vayyar,於近日宣佈完成由Koch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KDT) 領投的1.08 億美元 E 輪融資,成為獨角獸。加上之前融資的1.88億,公司的總融資額接近3億美元。

“以色列的創業是非常活躍的,這與它的文化有關,非常鼓勵顛覆式創新。”耀途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光告訴創業邦。

活躍的融資體系

以色列位於地中海東南沿岸,與美國加州的地中海氣候一樣,既温暖又炎熱。

以色列的創業氛圍也與加州相似,在2021年全球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報告(GSER)中,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位列清潔能源技術生態系統全球第二,僅次於加州硅谷。

以色列大部分創業公司都在特拉維夫,而且非常集中。在特拉維夫周邊,每二、三十公里就有一個創新集聚區域,大部分創業公司都在附近。

以色列知名創業公司、同時也是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公司的Mobileye總部則在宗教文化中心耶路撒冷,Mobileye創始人Amnon Shashua原是希伯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他在學校旁邊創立了Mobileye,是為數不多的在耶路撒冷的創業公司。

在楊光眼中,以色列的融資體系非常活躍,第一類是歐美的VC,可以看到BVP、Battery Ventures、Insight Partners等歐美老牌VC的身影。

很多以色列公司在研發出產品後,創始人就把公司搬到美國做市場推廣,所以這類公司可能在天使輪、A輪的時候看着是個以色列公司,然後到了B輪、C輪更像個美國公司了。

不少歐美投資人希望更早找到這些創始人,所以就跑到以色列,在他們創業早期的時候就去投。當然現在以色列本土也湧現出很多C輪、D輪的公司,一般如果是下游客户比較集中比如數據中心等雲廠商、汽車和Tier 1,總部放在以色列全球各地建立分支機構就可以,如果下游是客户比較分散的比如企業服務的軟件行業,總部放到美國就會更有利於做擴張。

楊光説,“在美國可以找到不少以色列創始人。”

除了歐美老牌VC,產業資本在以色列也非常活躍。

此前,與耀途資本合作較多的三星、戴爾、思科等企業,投資也非常積極。一方面做很多早期投資,主要以投資前沿技術為主。

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在以色列做了很多併購,遇到有潛力的好公司時,可能在先投一兩輪後就直接併購。

楊光還指出,世界500強公司裏有300多家在以色列都有非常活躍的投資、收購。

“所以產業資本在以色列是非常強的一個羣體,就像英特爾買了非常多的公司,包括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領域。”

第二個硅谷,在這個中東小國

2017年,英特爾曾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並計劃2022年年中上市,估值超500億美元。2022年,英特爾先是以5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芯片製造商Tower Semiconductor,又用6.5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計算技術初創公司Granulate。

英偉達也曾以7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高性能網絡技術龍頭Mellanox,還收購了以色列高性能存儲企業Excelero,進軍硬盤領域。Excelero成立之初就是NVIDIA的合作伙伴,收購完成後,Excelero的全部工程團隊都加入了NVIDIA。

“所以從產業資本來講,我覺得以色列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市場。”楊光表示。

把創業當作職業

事實上,從整個地緣政治環境來講,1948年建國之後,以色列一切都是從零做起。

由於周圍都是敵對的國家,以色列不得不依靠高壁壘的技術創新。

“做一些低附加值的東西,本土沒有市場,畢竟才900萬人口,周邊都是阿拉伯國家,也沒有市場。所以以色列很早就發展高精尖科技。”楊光表示,只有壁壘很高,領先同行一兩年,才可以把技術、產品賣到全球。

在他看來,以色列人創業的時候,會選擇那種看得比較長遠,技術壁壘比較高,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方向。

當然,這種方向會帶來比較大的創業風險,畢竟技術壁壘很高。但以色列整個文化對創業失敗的容忍度很高,在以色列創業失敗一點也不丟人。

以色列文化大力倡導平等觀念,不僅給予以色列人敢想敢做的創新動力,更使得他們用平常心對待失敗,能夠把創業當作職業。

“以色列是創業的國度,創業的文化氛圍特別好。”楊光説。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以色列人很喜歡去創業。在歐美500強企業裏,很多人都把以色列説成第二個硅谷,大家也願意在這裏建立研發中心,招聘很多聰明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的用工成本還比硅谷略低,歐美500強企業經常會在收購一些有潛力的公司後,將核心的研發都放在了以色列。

第二個硅谷,在這個中東小國

“這些年輕人接觸的技術都是最前沿的,如果覺得公司哪些真實需求沒有被滿足,就出去創業做一家公司。只要技術做出來,一方面因為前瞻性的看到了技術趨勢有可能做得很大,另一方面也有一定概率可以被老東家併購。”楊光表示。

相較而言,中國的技術人才培養,包括對最前沿課題的關注在早年並不如以色列。過去,500強外企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很多時候並不會把最核心的研發工作放在中國。

因此,楊光認為,人才培養是以色列創業者能夠吸引資本的一大優勢。

前瞻性的方向,良好的心態,再加上人才優勢,使得以色列創業的成功率較高。

此外,楊光還指出一個客觀因素,以色列To C的創業公司非常少,大部分都是To B的。因為以色列本土市場狹小,不擅長面向消費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To C的創業。而To B的死亡率沒有To C那麼高,放眼全世界皆是如此,所以以色列大部分創業者的存活率較高。

同時,以色列人創業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天花板在哪裏。

To B的創新分為兩個階段:從0到1的技術創新;從1到N的全球商業化推廣。後者需要依靠全球化的營銷和運營。很多以色列公司創始人認為,全球擴張、營銷落地不是自己的優勢,不如干脆賣給美國公司或歐洲公司,讓他們把技術打包到一起去做全球推廣。

因此不少以色列創業者會選擇併購退出,這也進一步提高了創業的成功率。

最好的高中生都去了精英部隊

如果對以色列公司的創新技術進行溯源,很大一部分源自以色列的教育體系和軍隊建設。

由於以色列的全民兵役制度,以色列的高中生畢業之後要先去服兵役,服完兵役後再讀大學。

在服兵役的過程中,以色列最好的高中生們會選擇前往8100和8200部隊,開發很多前沿技術,比如研發鐵穹防空導彈系統攔截哈馬斯的火箭彈,要去做最低成本的攔截,而且這些技術要能落地。

以色列8200部隊是一支每年有50餘名“電腦專家”加入、彙集了電腦精英的小部隊。以色列安防行業推出的新技術和軟件多出自他們之手,包括防火牆。

第二個硅谷,在這個中東小國

服役完畢後,高中生們可以選擇加入高科技公司,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

“相當於最優秀的高中生先去了軍隊,然後接觸最前沿的軍事技術,之後如果感興趣,就可以繼續學習相關專業。比如喜歡芯片設計就會去讀微電子專業,喜歡軟件就會讀計算機。”楊光説。

服兵役的經歷會讓這些高中生變得非常成熟,一方面在18歲到20歲的時候,他們就經歷過考驗,去過前線,還在軍隊裏面接觸了最前沿的技術。

之後選專業的時候,這些高中生已經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讀完大學以後,很多人就會去大公司做技術工程師。

也有一些人直接創業了,使得以色列過去的很多創新都成為了軍用技術轉民用技術的案例。

比如以色列最有名的膠囊內鏡,膠囊裏面包含閃光燈、攝像頭,以及一個WiFi模組。

2001年,以色列的Given Imaging生產了名為M2A的世界上第一個膠囊式內窺鏡,引起巨大反響。

當人們把膠囊吞下去的時候,膠囊內鏡通過藉助胃腸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移動,並利用其前端的鏡頭拍攝圖像,圖像通過傳感器傳輸到受試者隨身攜帶的一個記錄裝置上,醫生通過查看這些圖像,瞭解受試者的整個消化道的病變情況。

楊光表示,膠囊內鏡技術的發明人是以色列的一個導彈制導工程師,這位工程師認為,導彈在一個完全黑暗的環境下都可以精確指導,胃鏡也可以用更創新的方式去做。

不過,這些直接創業的人並不侷限於單一賽道,會更多地進行跨賽道創業。

以色列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醫療等領域,有很多連續創業者。這些連續創業者在一個領域裏面做出成績,把公司賣掉或者退出了之後,不會再在相同領域做一家同一技術路線的公司。

以色列鼓勵非同質化的創新。如果有第一個人做了MEMS激光雷達,第二個人再做激光雷達,一定換個技術路線。

“以色列創業者第一次創業做得很成功,二次創業的時候往往會換個賽道,所以以色列有很多跨界的創新。”楊光説。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17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二個硅谷,在這個中東小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