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廣義製造業按照新材料、核心零部件、關鍵元器件、整機裝備四大類來看待,而不是傳統的行業劃分。”
“資本市場過去幾年對各個‘賽道’充分挖掘與慷慨估值之後,‘需求的風口’越來越稀缺,同一個行業不同公司之間‘供給能力的差異’可能才是未來資本市場更為重要的主要矛盾。”
“在科技與資本的槓桿作用下,時間的複利效應巨大,公司之間的分化才是產業變遷與股票市場真正的‘密碼’。”
近日,高毅資產首席研究官、資深基金經理卓利偉在與渠道交流中,詳細闡述了2022年看好的幾個方向。卓利偉還透露了兩條未來投資的關鍵邏輯。
回顧2021:充滿挑戰
卓利偉表示,2021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一方面宏觀環境複雜多變,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估值出現非常大的分化,行業與個股之間的漲跌幅差異很大,市場風格的變化與估值的分化非常極致。
卓利偉認為,無論是哪一年的投資策略,都難以準確預測這些重大變化。所以不管環境是否變化,要從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的長期邏輯出發,努力把握行業中觀的大趨勢、企業微觀的核心競爭力與經營節奏、生意特徵等因素,以估值評價代替對資本市場趨勢的判斷。
展望2022:看好這些領域
展望2022年,卓利偉認為廣義製造業、消費服務、互聯網、醫療健康資源品等領域都可能有不錯的結構性機會。
廣義製造業:把廣義製造業按照“新材料、核心零部件、關鍵元器件、整機裝備”四大類來看待,而不是傳統的行業劃分。在這四個領域可以找到不少細分龍頭或垂直一體化的公司。
消費服務:儘管消費服務相關股票在2021年表現相對較差,但大消費行業在供給側的優化與創新仍有非常多的結構性機會,2022年反而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逆向投資的時候。
互聯網:互聯網行業的部分公司已經具備很好的估值吸引力,未來很可能存在較好的逆向投資機會。
醫療健康:一是創新相關的領域,基因療法與創新器械仍處於滲透率提升的早期;二是全球產業分工與醫保支付壓力的雙重邏輯下,部分原料藥與CDMO企業在化學合成技術、EHS與GMP方面逐步積累了較好的系統性能力,兼具精細化工與藥物認證雙重能力的產能是有壁壘的;三是自費支付、消費升級相關的產品與服務,是一個長期持續增長的態勢。
上游資源品:在全球資源的佈局、工程技術的積累,以及在中游材料製造能力形成一體化的公司值得關注。例如與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增需求相關的部分工業金屬。由於過去幾年傳統能源行業全球新增產能投放與資本開支持續收縮,這個態勢可能在2022年發生轉折,相關資源與技術裝備公司也值得關注。
從宏觀角度看,2022年的政策可能更側重於經濟增長方向,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也會保持較充裕。而風險可能更多是細分行業與個股的估值風險,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增長、上下游產能快速擴張的行業中,一些缺乏核心技術、缺乏持續積累系統化能力的公司,過快的資本開支可能在未來更激烈的競爭中形成低效的產能過剩,而面臨盈利能力下滑的壓力,從而導致業績與估值的雙殺。
卓利偉認為,未來幾年可能處於宏觀複雜環境下,結合產業中觀與企業微觀的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可能更為有效,“宏觀是必須要接受的,但微觀上我們才可能有所作為。”
兩組關係需要釐清
站在當前時點看未來幾年的投資,卓利偉強調兩組關係需要釐清:在“創新與積累”中偏重積累,在“需求與供給”中偏重供給。
一是創新與積累的關係:在資本市場對於商業模式的創新與技術的創新以非常慷慨的預期與估值的同時,在很多行業還要看到一些優秀公司經過多年的“累活、笨活”的探索與積累,逐步形成在工藝技術、生產組織模式、研發與產品化工程化方面的系統能力,尤其在一些市場容易抱有偏見的、看起來更像傳統行業的領域。
二是供給與需求的關係:資本市場過去幾年對各個“賽道”充分挖掘與慷慨估值之後,“需求的風口”越來越稀缺,同一個行業不同公司之間“供給能力的差異”可能才是未來資本市場的主要矛盾。卓利偉認為,需要摒棄“成長與價值、週期與非週期、新興與傳統”等思維方式,更多深入到細分行業與生意屬性、技術與工藝、產品與體驗、人與組織、企業家精神與公司治理結構等微觀的關鍵環節,去把握不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與護城河。卓利偉強調,對“供給的差異”的深入研究可能才是未來幾年投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