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逾百隻基金清盤!“迷你基”數量居高不下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財經

市場震盪不止,不斷有基金走向清盤。截至目前,今年以來進入清算程序的基金達到百隻以上,其中債券型基金佔比過半。宣告清盤的基金既有成立時間不久的次新產品,也有成立數年的老產品。因規模小觸發清盤,已是基金“黯然離場”的主因。

不過與去年相比,今年清盤基金數量同比下滑。業內表示,一般基金市場體量擴充越快,淪為“迷你基”的產品會越多,清盤基金也會隨之增加。今年新發基金數量與規模明顯回落,因此清盤基金也有所減少。

逾百隻基金清盤

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加大,基金清盤危機持續上演。截至7月15日,半個月內已有6只基金啓動清算程序。至此,今年以來進入清算流程的基金數量破百,達到101只。

從清盤基金類型來看,其中包括17只股票型基金、36只混合型基金和55只債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佔比超過半數。從清盤原因來看,超六成基金觸發了合同終止條款。因基金資產淨值連續低於5000萬元,是多數基金觸發清盤機制的原因。

談及清盤債基較多的原因,華南一位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債券基金收益相較於權益產品不突出,對投資者的粘性較小,投資者容易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因此比較容易遭遇贖回,致規模縮水。另外一方面,債券基金的同質化更嚴重,頭部效應突出,處在尾端的基金保持5000萬以上的規模不易。”

另一位公募人士則分析道,“債券基金持有人多為機構,機構資金都是大進大出。這類基金運行一段時間後若未達到客户預期理想收益,便會遭到大額贖回。而且與股票基金相比,債券基金數量要多一些。數量越多,意味着基數越大,也就給更多數量的清盤創造了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市場持續波動,勉強成立的權益新基金業績不佳,不少產品在很短時間內觸及清盤線。例如,7月14日南方基金公告稱,截至7月12日,旗下一隻混合基金已連續十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1億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該基金成立於 2月18日,發行總規模為5.63億元,成立不足半年基金規模便已降至1億元以下,面臨清盤危機。結匯7月15日,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為6.57%。

7月14日,廣發基金宣佈,旗下一隻QDII-ETF基金資產淨值已連續4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該基金成立於4月27日,成立規模剛過合同生效門檻,產品僅運行不到3個月就走到清盤邊緣。

除次新基金之外,近期面臨清盤危機的不乏成立數年的老基金。截至7月15日,泰達宏利品牌升級混合基金已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該基金成立於2019年9月26日,距今已有近三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規模為0.32億元,2021年全年、2022年以來均為取得正收益。

總體來看,次新基金清盤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生不逢時”,市場震盪時踩線成立,運作過程中市場難言樂觀,疊加主要投資的板塊或領域表現欠佳,繼而觸發清盤機制。還有一些盲目發行、定位不明確的基金產品,很可能會因為特色不突出、業績沒跑出來失去資金支持,繼而觸發清盤機制。

數據顯示,21只於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在今年清盤,而去年恰恰是新基金髮行的巔峯時刻。至於老產品清盤,更多是由於基金中長期業績欠佳,運作不善,導致資金逐漸流失。

“迷你基”數量居高不下

在上百隻基金於年內進入清算程序、多隻基金拉響清盤警報的同時,市場上的“迷你基金”數量居高不下,由此引發的清盤危機將持續上演。

迷你基金產品數量居高不下,並非一朝一夕的積累。數據顯示,2014年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數量首次破百。此後“迷你基金”數量不斷抬升,到了2018年,佔全市場所有基金總數的比例高達15%。次年,隨着市場好轉,“迷你基金”數量出現明顯縮減,同時,新發基金數快速攀升,行業迎來發展大年。

伴隨着新發基金的快速擴容,“迷你基”數量再度走高。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基金總數量已經突破1萬隻大關。儘管基金數量創新歷史新高,但從目前情況上看,單隻基金規模分化依舊明顯。其中有上千只產品規模不足5000萬元,佔基金總數量的10%;規模不足1000萬元的基金則有200只左右,佔比2%。

上述華南公募產品部人士説道,迷你基金數量與新發基金數量呈現一定正相關關係。“其實,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增幅是有限的,也就是説進入基金市場的資金量並不會無序增加。新發基金增加後,不少投資者會選擇‘贖舊買新’,自然會有更多老基金規模縮水。而且基金一般都有好發不好做的規律,扎堆發在高點的基金在運作一段時間後效益不佳,也會面臨資金拋棄的窘境。迷你基會隨着發行量增多而增多,並且因此觸發合同清盤的基金也會變多。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2021年基金髮行規模創下歷史記錄,當年清盤基金數量達到266只。而年初迄今基金髮行規模顯著回落,基金清盤數量與去年同期的清盤數量148只相比,同比下滑超30%。

在業內看來,短期內迷你基金出現集中清算現象或將持續,但基金清盤並非“洪水猛獸”,需要理性看待。

諾德基金FOF投資總監鄭源認為,從歷史數據來看,公募基金產品也有着自身的規模變化路徑。不論是形成超大規模的產品,還是變成迷你基金,這都是公募基金產品的規模變化路徑一部分,或者説都是公募基金產品的基本規律之一。從整體上來説,我們認為在以萬計的公募基金產品羣體中,出現一定數量超大規模基金或者迷你基金,只要其比例不是顯著偏離統計規律,這應該是一個健康公募基金市場所應呈現出狀態。

“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對於產品的好壞優劣進行分辨,這本身也是市場效率的體現。當然,從產品運營的角度來看,我們相信如何改善產品的業績,同時加強產品的宣傳,可能是消除產品規模兩級分化的重要手段。” 鄭源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