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座頭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企業如何實現創新?

中國日報12月23日電(記者 張玥)近日,中國社科院發佈了一份關於中國企業參與社會創新項目情況的評估報告。這份題為《尋找座頭鯨:中國企業社會創新旗艦項目評估報告(2021)》的評估涵蓋了13個行業、128家企業的264個項目,評選出四個社會創新項目梯隊,通過挖掘、分類、評估、排行、分享、宣傳企業社會公益項目,從而總結並倡導企業優秀社會創新經驗,提升企業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價值,促進商業與社會的良性循環。

報告顯示,在社會創新中,成為創造商業和社會價值雙贏的“座頭鯨”企業正在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民營企業在榜單中表現突出,排位前十名的項目中,民營企業項目佔9個。民營企業的不少社會創新項目已經成為行業標杆,在諸多行業都名列前茅。其中,騰訊集團“為村”“99公益日”與螞蟻集團“螞蟻森林”位列民企排行榜前三。報告分析認為,民營企業之所以表現優秀有幾個維度的原因,包括:民營企業在長期發展中,具備了越來越強烈的社會創新衝動與外部要求,而大型民營企業創新能力本身較強且更具可持續性。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座頭鯨”企業的突出特點,是它們在社會創新上做到了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的有機結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春光認為,通過社會創新,企業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空間,從而打破了社會創新是負擔的傳統觀念。

在報告牽頭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呂鵬博士強調,很多企業初期從倫理道德出發的樸素慈善行為,沒有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結合起來,這往往會造成受助方和企業的雙輸結果。而這也是早期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而在當今,企業迎接共同富裕的時代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走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之路。

“對企業來説,如何花錢,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和如何掙錢同等重要的問題,”呂鵬説。

創新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本身也是企業的分內之事。在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林澤炎為這份報告寫的序言中,他指出,創新當今社會的挑戰非常多元,而僅有政府、社會組織參與的社會治理,是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的,企業的動能和參與程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對企業而言,創新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不僅受企業謀利的驅使,也是企業技術發展外溢效應的體現,更是企業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的主動作為。

這份報告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應該走出過去的老方式,走向通過創新的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發揮社會影響力、實現社會價值的新階段。社會創新“龍頭”項目的出現,提醒更多企業轉變思維,從被動承擔責任變為主動價值創造,從社會捐贈走向社會創新。

此外,這份報告中強調了“企業項目制”的概念。報告認為,企業參與到社會當中, 一個好的方式是企業項目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房莉傑認為,在此次報告中名列榜首的案例中,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企業的專業化和經濟的可持續性。

“騰訊的為村項目和京東電商扶貧等項目説明,從專業性的角度講,這些企業已經開始脱離先前捐錢的模式,更好結合他們的專業性做公益創新。這樣的社會創新效率會大大提高,”房莉傑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9 字。

轉載請註明: 尋找“座頭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企業如何實現創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