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出台後,K12教育機構的寒冬迅速到來,教育企業集體重挫,疊加房地產和互聯網產業受監管加強的影響,擇業“求穩”成為大勢,2021年公務員報考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需求也沒能挽救國內公務員教育第一股——“中公教育”過去大半年的綿綿跌勢,更令人費解的是,中公教育的第三季度業績還出現了虧損,淨虧8.91億元,這讓投資者大跌眼鏡。
“屋漏偏逢連夜雨”,自三季報披露以來,中公教育已先後收到兩份關注函,聚焦財務虧損、關聯交易、助學貸業務等多項“異常”信號。12月16日晚間,又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信息,中公教育遭證監會立案。
受其影響,中公教育17日巨量低開低走,9.96%跌停收盤,至此,該股2021年內跌幅達75.04%,位居A股年內跌幅榜前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涉嫌信披違規
中公教育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12月16日晚間,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公教育,002607)發佈公告稱,於2021年12月15日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中公教育稱,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調查工作, 並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同日發佈的還有一則股東持股質押公告,公告顯示,股東王振東目前持股數量8.63億股(佔總股本的13.99%),合計已質押4.09億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7.41%,佔公司總股本比例6.63%。小編注意到,中公教育大股東進行股份質押的比例已達半數。今年三季報顯示,上市公司前三名大股東以及第七、第八名大股東均進行了股份質押,質押比例分別約為24.3%、34.22%、42.39%、73.42%、23.61%。
12月17日中公教育以跌停收盤,報8.77元/股,市值541億元。至此,該股2021年內跌幅達75.04%,位居A股年內跌幅榜前列。
多省聯考提前致短期業績受挫
“培訓貸”引發質疑
成立22年的中公教育是中國領先的全品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也是招錄考試培訓領域的開創者和領導者。官網資料顯示,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類職業教育機構,主營業務橫跨招錄考試培訓、學歷提升和職業能力培訓等3大板塊,提供超過100個品類的綜合職業就業培訓服務。公司在全國1859個直營網點展開經營,覆蓋319個地級市。
目前公司收入結構主要分為公務員序列、事業單位序列、教師序列、綜合序列四大類,其中公務員序列包括國考和省考培訓,近兩年佔比雖有所降低,但仍為主要收入來源。
2018年,中公教育借殼亞夏汽車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A股中第一家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也是彼時國內職業培訓領域市值最高的公司。
近年來,中公教育營收保持快速穩健增長,下游職業培訓需求景氣度高,公司多元化業務拓展效果顯著,2015年-2020年,公司收入年均複合增速高達40.16%。公司還在在三年間以營收62.37億、91.76億、112.02億;扣非淨利潤9.3億、13億元、16.5億的亮眼業績,超額完成對賭。
截至2021年初,中公教育借殼後股價漲幅超十倍,其實控人李永新及其母躋身《2021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前100位,成為全球教育行業首富。
然而,承諾期剛過,2021年中公業績就突然“變臉”。中公教育發佈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63.01億元,同比下15.29%;淨利潤虧損8.91億元,同比下降167%。
據北京日報,知情人士表示,在2021年考公人數未有下滑情況下出現如此大的業績偏差,中公教育此前業績的真實性值得推敲。
10月18日,中公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説明對第三季度大額虧損的原因給出具體解釋,並説明相較同期盈利出現大面積下滑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對此,中公教育回應稱,2020年受疫情影響,省考聯考筆試推遲到7月和8月,筆試成績集中在9月發佈,這些因素導致中公教育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爆炸式增長到了46.31億元。然而,2021年度省考聯考筆試時間在2021年3月,距離2020年省考筆試時間僅間隔7個月左右,且今年省考招錄規模較2020年有所下滑。
中公教育稱,考試時間提前導致公司的培訓時間縮短,產品供給減少,培訓週期較長的長線班學員出現鋭減,公司業務部門估計因考試提前一個月導致省考聯考的收款金額減少25-35億元左右。
此外,2021年編制內教師招錄人數有所減少,報名條件提高,導致教師招錄的報名人數從2020年1-9月的387萬人降至2021年1-9月的245萬人,降幅達36.69%。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第三季度,由於國內疫情反覆,黑龍江、河北、安徽、江蘇、福建等近20個省份有不同程度的停課,導致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面授班開班數量同期減少72.84%。這些因素導致,中公教育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12月13日,因定期報告披露財務數據異常,深交所再次向中公教育發出關注函,並聚焦公司“協議班”“培訓貸”等問題。
該關注函要求,中公應披露2021年各個季度協議班收入明細,説明公務員序列和教師序列單價大幅增長的合理性,説明在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持續大幅新增債務的原因,詳細列示合同負債變動的明細情況並解釋合同負債同營業收入規模是否匹配。
2020年疫情低迷時,中公還推出“0元入學”為口號的“理享學”業務,即以中公為擔保,由學員向金融機構發起貸款。因廣泛推廣“理享學”,中公2018年~2020年手續費(包括交易手續費和學員貸款支付學費時公司承擔的利息成本)從0.36億元大幅上升至2.99億元。高比例的培訓貸款同樣引起深交所質疑,其13日關注函提出,中公應説明“培訓貸”人數、預收金額和實際轉化情況,並披露貸款模式下提供貸款金融機構的詳細信息,包括是否存在關聯交易、是否存在“惡貸惡催”等情況。
公考行業由於“協議班”的存在,收入遞延。而退費學員比例不明及二次轉化、人為延長退費週期等實際操作,讓中公的主要財務數據一直難以直接反映其當期的實際經營水平。
36份券商研報無一“看空”
儘管業績爆雷,中公教育一年內暴跌75%,但36份券商研報卻無一“看空”。2021年以來,30份評級“買入”、6份評級“增持”。
2022年全國公務員考試報名數據顯示,計劃招錄3.12萬人,過審人數為212.3萬人,較去年的157.6萬人增加54.7萬人,報名及過審人數均創歷史新高,過審錄取率約1.5%。
據權威部門統計,今年高校畢業生909萬人,青年就業總量壓力較大,且受疫情、洪澇災害等影響,部分中小企業出現減招慎招的現象,招聘形勢相對緊張,青年羣體結構性就業矛盾日益突出,供需脱節、人崗不適、“慢就業”現象時有發生。
據財聯社,“我們認為疫情後公職類就業機會對青年的吸引力增強,培訓需求短期受考試時間、招錄人數等因素影響有所波動,但長期而言仍會提升。”11月初,一家上市券商的研究員對中公教育在研報中稱。
上述研究員認為,公司為職業教育龍頭、招錄考試培訓先驅,是A股稀缺的股權結構清晰、治理結構合理的教育標的,且在品牌、管理、渠道、師訓方面具有深厚積累。
根據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該研報預計:中公教育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3/12.8/19.6億元,EPS為0.004/0.21/0.32元,對應PE為2475/50/33x,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梳理2021年以來券商給出的36份研報,這家上市券商的研報觀點頗具代表性,即便到了2021年四季度,受政策和業績雙重利空影響,股價嚴重下跌,他們亦能找到未被市場認可的“閃光點”。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財聯社、市場信息、公司公告、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