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G20設定全球最低公司税率,“開曼羣島”們即將迎來一波沉重打擊|新京報專欄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財經

設定全球最低公司税率,其影響將明顯超出税收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李波以視頻連線方式出席會議。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截圖

文|匡賢明

近期,二十國集團召開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G20財長與央行行長就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税收框架達成歷史性協議,支持跨國企業利潤重新分配、設置全球最低公司税率等措施,並呼籲更多國家未來加入磋商。

這意味着全球最低公司税率再次取得重大進展。這不僅僅是全球税收政策協調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是全球經貿規劃調整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國際税收框架能夠落地,有可能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其影響將明顯超出税收領域。

以税收競爭吸引資本是傳統手段

過去較長時期內,作為企業成本之一的税收,是各國開展國際經貿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導致,全球各國的企業所得税税率在過去20年中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不少國家的企業所得税率持續下調,資本獲得越來越多的收益。全球出現了一些“避税天堂”。

雖然在法理上避税不違法,但其客觀上侵蝕了實際開展業務所在地的利益,成為跨國公司合法避税的一個平台,甚至由此成為跨國公司與所在地政府談判的重要籌碼。

尤其是在數字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產業形態發生巨大變化,企業的商業模式中“物理存在”和“常設機構”的色彩越來越淡,數據交易、流通等帶來了鉅額的利潤,給跨國企業帶來避税空間。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全球科技巨頭轉移利潤使它們每年少繳税5000億美元以上。有報告顯示,僅亞馬遜、谷歌、蘋果、臉書、微軟、奈飛6家美國公司過去10年實際納税比應納税少1500億美元以上。

在這個趨勢下,以全球最低税率為重點的全球税收體系改革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這就是G20財長與央行行長就國際税收框架達成歷史性協議的大背景。

近日,G20財長與央行行長已就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税收框架達成歷史性協議。圖片來源:Pexels

全球最低税率劃定國際税收競爭的底線

從實際情況看,除了部分國家外,相當多的國家企業所得税實際税率都超過了15%。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日本企業所得税率為29.7%,德國為29.9%,法國為32%,英國為19%,意大利為27.8%。這表明,即便新的國際税收框架能夠落地,對相當一部分國家來説,其實質影響是有限的。

但對於巴拿馬、愛爾蘭、盧森堡以及維京羣島、開曼羣島、百慕大羣島等傳統意義的“避税天堂”,則會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更重要的是,全球最低公司税率如果能達成一致並落地,實際上為傳統的國際税收競爭劃了一條底線,即未來各國在吸引資本方面的税收競爭,不能低於15%。

從我國税收體制建設歷程看,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税暫行條例》開始實施,企業所得税分成內外兩套税制,以吸引外資;加入WTO之後,我國不斷規範税收,外資超國民待遇逐步向公平競爭轉變;2008年後,我國實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税“兩税合併”,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税。

目前我國的一些特定產業(如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特定地區(封關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優惠税率均為15%,處於國際最低公司税率線上。可以説,對於我國來説,這一最低税率實質影響也不大。

2019年10月23日,世界銀行發佈《2020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營商環境總體得分77.9分,躍升全球第31位。圖片來源:新華社

以優良的發展環境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全球最低公司税率本質反映了各國政府對税收競爭的一個基本態度。儘管實質性影響不大,但在我國加快打造“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既要高度重視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更要藉此機會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過去較長時間以來,我國吸引國際資本的主要因素,已經開始從税收優惠逐步轉向發展環境。尤其是近幾年,隨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推出以及不斷優化,以服務業為重點的市場開放進程不斷推進,我國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數據顯示,我國已連續2年實現了排名的大幅躍升。2019年,我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從第78位躍升至46位;2020年,又躍升為31位。

從近兩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情況看,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近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規模仍創歷史新高。由此可以看出,税收在我國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中的權重不斷下降,營商環境的權重進一步上升。

調整全球最低公司税率,我國表態支持,顯示出作為大國在參與全球經貿規則中的角色。與此同時,我國更要藉此機遇,加快優化發展環境,以優良的發展環境吸引更多的資本。

這不僅包括營商環境,而且更加註重推進治理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等在內的中長期發展環境。在這方面,我們還有相當大的作為空間。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在繼續推進營商環境的同時,更加註重綜合性的發展環境建設。

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有着不斷增長的市場空間,預期未來幾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加快優化發展環境,形成“大市場+優環境”的雙優勢,將形成並增強我國新時代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特約評論員|匡賢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編輯|徐秋穎

校對|翟永軍

來新京報電商平台“小鯨鋪子”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