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數據,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2.7%,遠超機構預期,顯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蓬勃活力。
疫情背景下,中國經濟之於世界的重要意義尤為凸顯。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7.1%,中國外貿連續13個月同比正增長,充分印證全球供應鏈上“中國之環”的非凡抗壓韌性和交付能力。
從抗疫物資到電子產品,從工程機械到金融創新……中國頂住壓力,藉助非凡的供應鏈優勢,牽引全球市場主體,展開國際“戰疫”接力,在滿足全球訂單、疏通資本市場渠道、馳援各國民生的同時,催生出更多新業態、新技術、新金融產品,為世界經濟貢獻了寶貴的活力源。
正如霍尼韋爾中國總裁林世偉所言,不少在華經營的外資企業過去一直強調“立足中國,服務中國”。如今,藉助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地位,開始服務全球。“中國經濟所具備的新優勢,源自中國,卻造福全世界。”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11米級大直徑盾構機本週完成首條隧道貫通任務;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城市扎納塔斯,中哈合資建設的中亞最大風電項目即將建成;在20多個歐洲國家,已有1800多輛比亞迪純電動客車投放運營或正在訂購中,累計為當地減少7萬多噸二氧化碳排放……
從提供產品,到定製服務;從項目運營,到戰略對接。中國經濟在優化升級中,穩定和修復全球供應鏈,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撮合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構建高水平開放型世界經濟,開拓了從“雙贏到多贏”的包容發展新境界。
項目在非洲,股東來自歐洲,總包商來自中國,分包商源自多國團隊,銀團貸款由多國銀行提供……近年來,伴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向縱深發展,此類單一項目聚合全球資源的協作場景開始成為常態。
“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中外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產經融通度不斷深化,中國經濟改善全球市場供給的內涵,已經實現由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服務輸出,再到模式輸出、發展理念輸出的躍升,為世界經濟海洋貢獻活水之源。
歷經數十年升級嬗變,中國經濟的全球角色,正實現從世界工廠到供應鏈樞紐的轉型,嘗試從增長引擎到研發中心的切換,醖釀從解放思想到理念引領的躍升,不斷滿足新時代對中國經濟的新期待、新需求。
(傅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