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1月20日,港股繼續走高,恆生指數再漲逾300點,總成交額達到3002.76億港元,南向資金合計成交總額866.7億港元,佔港股總成交額的29%。自開通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額已超1.9萬億港元,巨量資金湧入香江,許多港股股票在南下資金的推動中,創歷史新高。

資金對於機會的嗅覺最為靈敏。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對於港股如此盛景,不少內地投資者躍躍欲試,“你去開通一個港股賬户,放點錢進去參與打新也行,總體來説收益還是可以的。比A股打新中籤率高很多,而且港股很多好票,值得買。”小馬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慫恿不少朋友開户,加入到炒港股大軍。

作為內地投資者買入港股的主渠道,港股通的規模持續攀升,投資者通過南向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由2014年底的131億港元增至目前的2.1萬億港元,佔港股總市值的約4.4%。

港股持續大漲 內地投資者躍躍欲試

“我現在已經開通了大概10個港股賬户,有7-8個賬户主要是用來打新,剩下的就是個股操作。港股和美股都有炒,相比A股賬户來説,收益要高出不少。“上班族小馬向記者展示去年港股戰績。

小馬幸運的在去年年初就押寶了美團、小米,以及蔚來和特斯拉這幾隻大牛股。

如果計算去年以來港股新股打新收益,的確如小馬所説。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合計有159家公司赴港IPO,其中首日上漲的個股為95只,佔比60%,首日破發的55只,佔比34.6%。按照首日打新收益額計算,每手收益1萬港元的有四隻個股,分別為斯摩爾國際、明源雲集團以及歐康維視生物以及沛嘉醫療。首日打新收益超過1000港元的有47只個股,而即便是破發最高虧損僅為2720港元。

以下為去年以來港股打新收益前20名個股名單: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打新收益的誘惑,不斷創新高的新經濟個股、互聯網巨頭中概股的密集回港,生物醫藥公司的扎堆赴港,這些A股的稀缺資源正不斷驅動內地投資者配置港股。

老虎證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近一週我們的開户量和諮詢量出現暴增,能感受到很多客户來諮詢目的比較明確,就是了解港股交易相關情況,我們的電話諮詢吞吐量已經達到新高。另外目前負責開户的小組已經安排人手和加班才能完成當日申請和審核。從後台數據來看,最近一週港股交易人數以及交易規模也有明顯增長,近期港股交易人數約為之前平均水平的2.3倍,交易規模約為此前平均水平的3倍。”

“截至去年10月底,季度新增入金客户同比2019年增長近7倍,開户客户數已經突破100萬,客户資產總額109億,同比增長188.1%,交易規模628億,同比增長143.8%。因為最新數據涉及到年報披露信息,無法公佈,但各方面數據不會表現太差。”上述人士稱。

富途證券內部人士向記者稱,近期開户數處於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2020年Q3淨增有資產客户接近2019年全年淨增客户數的2倍。華盛證券、耀才證券、輝立證券等均向記者反饋開户人數增長趨勢非常明顯,且主要以內地投資者開户為主。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分析師龐溟向記者稱“2018年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額中的11.7%來自中國內地投資者,相比2016年大幅提高了3個百分點之多,其中機構投資者的比重從2016年的28%上升到2018年的55.7%。與香港本地投資者相比,中國內地投資者的活躍度和換手率更高,推高了港股市場尤其是新經濟港股的交投。”

龐溟向記者分析,假設在未來的5年內,內地居民超過人民幣90萬億元的存款總額中如能有1%用於增持港股,那麼港股市場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每年錄得人民幣1500億元至2500億元的資金流入規模,內地投資者通過南向港股通、QFII、基金互認等方式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有望達到港股市場市值總額的15%以上,內地投資者交易額有望佔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總額的25%以上。

“2022年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總額將達到41.9萬億港元(2019年為21.4萬億港元),2019年至2022年的複合增長率約為25%,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額中的17%將來自內地投資者,相比2018年將提高5.3個百分點,內地投資者交易額2019年至2022年的複合增長率約為40%。”龐溟續指。

內地投資者跑步入市,加入炒港股大軍或許只是資金南下的一個縮影和寫照。另一面,主力資金正在通過港股通洶湧流入香江,配置全球資產。

兩萬億南下資金潮湧香江

作為連接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滬深港通的開通為港股市場結構帶來一些長期、深遠的影響,近日港股市場多項數據一再被刷新。

事實上,由於最近兩年港股市場估值更為便宜等原因,南下港股通資金一直都在“買買買”。

從2019年3月開始至2020年12月,港股通資金已連續22個月淨買入港股。

從年度買賣情況來看,2020年南下港股通淨買入規模已然不菲,達到6721.25億港元,創出年度歷史新高,淨買入額是此前次高峯的2017年的兩倍多。

而日前南下資金的淨買入更進一步提速。

1月20日,港股通再次淨買入202.88億元,這是港股通史上首次連續三個交易日淨買入超過200億港元。

數據顯示,2021年元旦以後的13個交易日,南下港股通資金每日淨買入港股規模均超過100億港元,期間累計淨買入已達2055.81億港元,這一規模已超過此前歷史上所有月份港股通淨買入規模。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上述短短十多天的淨規模也超過或已接近此前不少年份一年的淨買入額。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9年,港股通淨買入規模均為2400多億港元,2018年淨買入規模甚至不到1000億港元。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上述數據變化背後,是以港股通為代表的內地資金對港股的大力掃貨。

從內地資金佔港股總成交額的比重上看,總體也在逐年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在互聯互通機制建立初的頭兩年的多數時間,港股通成交佔港股總成交的比重總體不足10%,彼時內地資金對港股的影響甚微。

2017年開始,港股通成交佔港股總成交的比重逐漸穩步突破10%。

2019年以來,比重則開始頻頻突破20%。

而近幾日內地資金的大舉南下,顯然將上述比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已多次突破30%。

數據顯示,內地投資者通過南向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持續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億港元增至目前的2.1萬億港元,約佔港股總市值的4.4%。

內地南下資金佔港股成交額比重的大幅提升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使得內資對港股標的定價權大幅提升。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顏招駿向記者表示,事實上部分企業的定價權已由外資轉向內資,未來內資的定價權肯定擴散至港股大部分股份。截至19日的數據,港股通年初至今淨流入1852億港元,而騰訊、中移動、中聯通、中芯國際、中海油及中電訊等六家企業已佔去近70%,值得留意是除騰訊外,這幾家企業於去年末曾被美國納入制裁黑名單。自從富時及MSCI指數剔除三大電訊商後,南下資金加速吸納,中移動的股價於短短8個交易天漲了31%,當中基本面卻未有太大變化,這是個定價權轉內資的主要特徵。

根據港交所的數據,保利物業、贛鋒鋰業、復星醫藥、長城汽車的港股通持股佔比分別達到47.8%、47.6%、39.2%及37.9%等,對股價走勢已起決定性作用。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資開始撤退。2020年全年外資淨流出港股規模近1.9萬億港元,這一流出規模正好是南向資金持有港股總市值規模。而即便剔除2020年1月20日、2月10日國內疫情全面爆發階段花旗、渣打等賬下託管等港股規模巨幅縮減,以及11月5日花旗賬下託管等阿里巴巴股票大幅增加的影響,2020年全年外資流出規模仍接近6000億港元。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國際多元資產部高級經理黃思遠向記者稱,參與港股的投資者可能慢慢出現變化。地緣政治和制裁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目前持有港股的外資相信已經相當低。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稱,不完全統計,由於外資除投資一般的股票外,他們也需要為各類衍生品如窩輪及牛熊證等購買相應的股票作風險對沖,所以在衍生品市場成交額跟南向資金相若,但此類成交往往只用作風險對沖之用,不能對市況的走向造成影響。

南下資金並非“雨露均霑”?未來會買啥?

此輪內地資金南下買入的股票,首當其衝為港股通標的,港股通標的之外的個股,因內資存在買入障礙,首先被排除在其視線之外。

然而,即便是港股通標的,也並非“雨露均霑”。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19日,仍有101只標的港股通持股佔港股總股本的比例不足1%,由於持股比例非常低,港股通對於這類港股股價影響甚微;有147只標的港股通持股比例不足5%,港股通對此類標的影響也不大;不過,仍有68只標的港股通持股比例超20%。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注:數據來源於Wind,截至2021年1月19日

時間縮短到2021年以來,港股通資金對於不同標的也是“親疏有別”。

統計表明,2021年開年以來,近500只港股通標的中,半數標的得到港股通增持。這期間內地在港上市的互聯網巨頭頗受青睞。

初略估算,上述統計期間騰訊控股獲港股通增持超過百億港元,美團、小米也均獲不同程度增持。根據中金公司研報指出,資金流入出現較為明顯的“頭部集中”的情形。流入規模最大的前五隻個股合計流入超過1200億港元,佔比75%。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與之相對的是,2021年開年以來,有247只標的被港股通減持,減持標的佔比近半。多隻港股中資銀行股遭到港股通減持,其中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期間被港股通減持超過1億股。此外,中國石油化工股份、中國石油股份等也遭減持。

從目前存量來看,港股通對騰訊控股、建設銀行、美團、工商銀行持倉市值超過1000億港元,對小米集團、匯豐控股、中國移動、中芯國際、港交所、舜宇光學科技等持股市值排名前列。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內地資金大舉買入一些龍頭港股,對相關股票價格的飆漲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眾多數據表明,不少港股近年股價飆漲是在被納入港股通之後。

據Wind數據,2021年1月20日當天,有48只港股盤中創下歷史新高,這其中港股通標的就佔到31只,港股通標的創新高的比例遠超港股整體。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對於持續流入的南向資金是否會讓港股大中小票一起狂歡,瑞銀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向記者表示,機構資金會更傾向選擇集中持倉優質資產,包括尋找在消費、互聯網科技等成長型行業中處於優勢地位的特定龍頭個股,在電信、券商和港口等估值較低、正在復甦行業中的龍頭個股以及估值合理、擁有增長/轉機潛力的單一個股。

龐溟持有相同觀點,即特定行業的龍頭股對資金具有強烈的虹吸效應。他認為,南下資金還是首選佈局優質龍頭行業、核心資產公司、A股稀缺標的。被港股市場低估的“中小龍頭”、“細分龍頭”後一步才有跟隨“大龍頭”補漲的機會。2021年投資主題主要是在不確定性中,具有較強定價能力、盈利能力和行業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在後疫情時代、經濟修復週期中財務狀況良好、科研實力較強、能受益於行業整合或消費者習慣變遷,迎合趨勢、佔有先機的公司;而滿足以上主題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龍頭個股和核心資產。

而在個股方面,中泰國際(香港)策略分析師顏招駿稱,銀行股、內險股、高端製造業公司股價仍然被低估。“從南下資金分佈行業來看,資金偏好消費、生物醫藥、互聯網科技這三大新經濟板塊,騰訊,小米等不用説,思摩爾國際、微盟集團、中國飛鶴、信達生物等都屬於行業龍頭的核心資產,長線資金仍然會看好這些個股。“

港股真的便宜嗎?

事實上港股估值低並不絕對。長期以來港股屬於估值窪地主要原因在於,恆生指數中金融股和地產股加起來佔據半壁江山,而金融股和地產股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典型的低估值類型,無論是在成熟市場還是A股這種新興活躍市場,金融股和地產股在估值方面都不會受到青睞。港股這種特殊的成分股構成比例,導致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得不到提升。這只是“結構性低估”。

隨着更多新經濟赴港上市以及被選入恆生指數成分股,從而帶動恆指整體PE及PB的一個明顯拉昇。截至1月20日,恆指PE已經達到16.9倍,市淨率1.42倍,當前恆指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淨率都處於歷史高位。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如果再將港股估值拆開來看,事實上港股給予新經濟股的估值並不低。以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為例,Wind數據統計顯示,恆生科技31只成分股中阿里健康、明源雲集團控股、美團、金蝶國際的估值都是在200倍以上,而小米、騰訊、阿里巴巴的估值分別為50倍、45倍、35倍,屬於行業中上水平。當然這些個股也最受資金青睞,Wind數據顯示,恆生科技成分股自2020年年初以來至今,股票上漲個數29只,僅有2只下跌。漲幅翻倍的個股有10只,其中微盟集團股價累計上漲5倍有餘,金蝶國際股價翻了3倍。

“港股是估值窪地這個説法幾乎每年都有,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過去港股的估值絕大部分時間都較A股或美股低,但即便這樣又不見得升幅較A股或美股強,所以低估值不是股價上漲或買入的原因,最核心還是看盈利增長,企業基本面和行業結構。例如騰訊的估值比內銀高,為何騰訊長期都是上漲趨勢,而內銀大部分時間都在原地踏步?”中泰國際(香港)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記者表示。

顏招駿續指,“所謂估值窪地的説法值得商榷,港股估值低是長期存在的,並不是這一兩年的市場現象。此外,部分公司的估值其實一點也不便宜,比如農夫山泉的PE明顯高於茅台2倍以上,像啤酒、SAAS、部分生物醫藥等前瞻估值都創了歷史新高。”

證券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49 字。

轉載請註明: 真是估值窪地?港股持續大漲,南下資金都買了啥,定價權已被內資斬獲?來看最新解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