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2月3日報道,原題:在華盛頓猶豫畏縮之際,華爾街繼續挺進中國 中國金融市場的大爆炸式開放已經一年了。而在華盛頓對抑制北京日益增長的共識中,華爾街會有更多損失。這是一個他們願意冒的風險。
今年,全球大牌銀行和基金公司紛紛增加在華業務,創紀錄的2120億美元外國資金湧入中國債券和股票市場。與此同時,華盛頓出台各種措施,旨在與中國脱鈎。但這些動盪並沒動搖全球金融奔向中國搶佔利潤份額的機會——預計到2026年,僅投行業務利潤就將增至470億美元。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目前正推動全面控制其在華合資企業,黑石集團等基金巨頭也已獲批開設分支機構。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音)説:“未來政策方向有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但另一方面,哇!市場這麼大。所以有些人還是願意以面臨很多高風險的代價,去獲取潛在高收益的。”
種種跡象表明,拜登上任後,美國國會將繼續對抗路線,金融業有可能陷入其中。與此同時,北京誓言繼續放寬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壁壘。中國銀保監會負責人最近撰文説,一個國家的命運往往與其金融實力密切相關,中國將尋求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開放並不是什麼與美國“和解”以緩和緊張關係的行為,而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中國轉向“雙循環”戰略,將繼續敞開大門。這一戰略中,國內市場成主要增長動力,並以國外需求為補充。
在世界局勢動盪的一年,中國的推動已得到回報。成功控制住疫情後,中國經濟表現優於那些主要的競爭對手。匯豐前海證券9月份一項調查顯示,在900多家全球機構投資者和大型企業中,近2/3計劃未來一年內把對華投資平均增加25%。
包括高盛、瑞士信貸集團在內的諸多企業在中國都有雄心勃勃的招聘計劃,並認為它們可以促進在華投資,因為(如今)能更好地控制資金用途。高盛分析師估計,中國券商行業的利潤可能從2018年的100億美元達到2026年的470億美元。
中國監管機構還採取了取消外資機構投資額度限制等措施。這些舉動被華盛頓注意到了。本週,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警告稱,中國金融開放是“精心策劃的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獲得外國投資,利用它們來支撐國內經濟。 美國國會本週通過一項立法,可能導致中國公司(從美國)退市。迄今,中國的應對措施是繼續沿着進一步開放的道路走下去。MSCI公司董事長亨利•費爾南德斯最近表示,開放表明中國“正認識到,為了在政治和金融上擁有世界領導地位,他們需要擁抱開放,並在所有這些市場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