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車行業領跑的特斯拉正在遭遇危機。
據澎湃新聞援引路透社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由於感覺經濟狀況不佳,公司需要“裁減大約10%的員工”,且將暫停全球招聘。
受此影響,特斯拉美股盤前一度跌幅擴大至5%,美股開盤後,更是一路下滑,截止發稿,跌幅超8%,市值蒸發超過680億美元(約人民幣4529億元)。
馬斯克此前要收購推特的舉動,在美國證券市場引起了較大的波動,特斯拉股價一度跌破了30日均線,最近美國證券市場有所回暖,特斯拉的股價一度有所反彈。
要萬人裁員,懟居家划水
據澎湃新聞援引路透社消息,美國當地時間本週四,馬斯克發給了內部高管一封郵件。他表示,因為他擔心現在的經濟,所以想裁掉特斯拉10%的員工。而這封郵件的標題更是顯示了馬斯克的緊迫感,郵件標題是《暫停全球所有招聘》。
從特斯拉公佈的數據顯示,特斯拉員工團隊近年來一直快速擴張。從2019年至2021年,公司員工人數分別為48016人、70757人、 99290人。所以按照馬斯克裁員的要求,這意味着將有多達1萬名特斯拉員工失去工作。
而就在不久前的5月22日,特斯拉中國曾發佈招聘信息,包括一大批特斯拉中國研發創新中心的“熱招職位”,覆蓋車輛軟件、硬件設計工程、動力&能源工程等多個領域,主要工作地點在上海臨港。
對此,特斯拉中國有關人士6月3日下午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對暫停招聘等説法暫無口徑回覆。
除了要裁員和暫停招聘,馬斯克在5月31日晚間還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引起熱議。
據中新經緯報道,馬斯克在郵件中寫道:“特斯拉的每個人都必須每週至少在辦公室待40個小時,如果你不出現,我們會認為你已經辭職了。你的級別越高,你的存在就必須越明顯。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住在工廠裏,以便那些在生產線上的人能夠看到我與他們一起工作。如果我沒有這樣做,特斯拉早就破產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6月,馬斯克也曾表示,特斯拉將裁減9%的員工,但根據其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當年裁員人數和在年底前新招聘的人數大致相當。
德國工會警告
據環球網報道,6月3日,德國最大的工會IG Metall對馬斯克提出了警告。今年3月,特斯拉德國工廠剛剛開業。
IG Metall地區負責人比爾吉特·迪策(Birgit Dietze)在一份聲明中稱:“在德國,僱主不能隨心所欲地制定規則。如果工人不想接受公司的要求,可以依靠工會的力量和權力。”
馬斯克認為美國經濟正接近衰退
常發表意外言論的馬斯克此前已經表達不看好美國經濟前景,並強調特斯拉已經感受到供應鏈的壓力。
在2022年3月舉行的特斯拉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曾明確表示,特斯拉在供應鏈端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因此不得不上調特斯拉汽車價格。馬斯克此後還表示,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飆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之際,他的公司“在面臨通脹壓力方面並不孤單”。
而在5月26日,當網友在推特上詢問馬斯克是否認為美國經濟正接近衰退時,馬斯克回覆稱:“是的,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是時候出現一些破產現象了”,因為新冠疫情造成人們“懶散的工作態度”,現在需要“粗暴地覺醒”。
他説:“政府一直在撒錢,傻瓜們坐在家裏等着拿錢的日子已經過得太久了,他們需要用破產來刺激一下。”
而當被問及此次經濟衰退將持續多久時,馬斯克預測:“根據過去的經驗,大約需要12個到18個月。”
事實上,不僅是特斯拉,其他商業巨頭也在進行裁員。
上個月,網飛Netflix表示已裁員約150人;美國互動健身平台Peloton在2月表示全年將裁員2800人。元宇宙Meta、優步UBER和其他科技公司也都放緩了招聘。
美國通脹創紀錄,經濟衰退概率大增
馬斯克多次提到的經濟衰退並非其一家之言,早在今年4月份,包括德意志銀行、高盛投行等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紛紛預測,美國在2023年將出現經濟衰退。
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徘徊在40年來的最高位,美國人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漲,而美聯儲則面臨着一項艱鉅的任務,即在不造成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抑制通貨膨脹,使得經濟軟着陸。
但大多數金融機構對此並不看好。德意志銀行指出,如今美國的通脹壓力已經非常大了,美聯儲將不得不迅速加息以控制價格上漲。而自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國內能源和食品商品的價格不斷飆升,使得通脹迅速降温的希望破滅了。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上個月底告訴CNN,未來12個月發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至少有三分之一。他説:“衰退風險高得令人不安,而且還在持續走高。”
高盛投資公司同樣表示,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攀升至高達35%。
雖然多家金融機構預測,本次經濟衰退的規模沒有歷史上的幾次大衰退那麼強,但是對剛剛才有起色的美國經濟仍會是一次重大打擊。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針對當前的狀況曾表示:“根據現狀,沒人認為實現經濟軟着陸會是那麼簡單的,這幾乎不太可能。”
但是,馬斯克一番擔憂和減員的言論又使得特斯拉再次震盪,反應了人們對特斯拉未來的擔心。
來 源 | 21財聞匯綜合上海證券報、澎湃新聞、極目新聞、環球網、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