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久久王食品四叩港交所大門:產能限制下發力自主品牌

12月31日,久久王食品國際有限公司第四次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這距其2019年5月7日第一次遞交上市申請材料已過去一年零七個月。

隨着申請材料的重新提交,久久王食品2020年的最新業績浮出水面。據招股書顯示,其2020年前8個月的收入為2.3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滑8.5%,經調整淨利潤為2694.2萬元,同比下滑16.75%,業務經營明顯受到了疫情的衝擊。

不過,在2017至2019的三年中,久久王食品的表現也相對平淡,期間收入分別為3.56、3.81、4.14億元,年複合增速不到8%;且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4641.5萬、4264.6萬、5064.1萬,起伏較為明顯。

憑藉如此業績表現,久久王食品是否會受市場青睞?

自有品牌產品成新增長點

久久王食品成立於1999年,是福建一家甜食產品製造商,生產及銷售包括膠基糖果、壓片糖果、充氣糖果及硬糖在內的甜食產品。其業務模式為向供應商採購原材料,在公司內部生產設施中生產幷包裝甜食產品,以公司中國及海外國家的OEM客户及貿易商所擁有或獲授權的品牌銷售該企業的產品,或者通過電子商務渠道以公司的自有品牌(即酷莎、拉拉卜及久久王)向中國的分銷商或終端消費者銷售公司的產品。

新股前瞻|久久王食品四叩港交所大門:產能限制下發力自主品牌

從客户類型上看,久久王食品主要的客户是OEM客户和分銷商,2019年時,二者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48.9%、48.3%,而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將自有品牌產品銷往終端客户的收入佔比僅2.8%。

據招股書顯示,從2017至2020年前8個月,久久王食品分別向33位、33位、37位及22位客户銷售公司的OEM產品;而同期的分銷商分別為196位、125位、146位及145位。由於受到疫情影響,OEM客户在2020年前8個月明顯減少,分銷商則維持相對穩定,銷售渠道模式整體較為傳統。

從地區上看,久久王食品主要在國內銷售,2017-2019年,國內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84.5%、83.7%、88.2%,當然,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出口商客户。除此之外,該公司的產品還銷往歐洲、亞洲、非洲等其他地方。

從產品類型上看,在2017-2019年中,雖然OEM客户保持穩定,但OEM產品收入先增後減;自有品牌產品則逐年增長,從1.65億增至2.11億,複合增速超13%;而在自有品牌產品中,拉拉卜、久久王雖佔比較小,但增長趨勢明顯,酷莎亦整體表現出增長態勢。

新股前瞻|久久王食品四叩港交所大門:產能限制下發力自主品牌

這説明,久久王食品將自有品牌產品當做了公司業績的新增長點,除酷莎外,公司欲通過培育拉拉卜、久久王擴大自有品牌的產品組合。至於為何加大自有品牌的發展力度,從毛利率也能看出一二,比如在2017年時,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為38%,較OEM產品高出14個百分點。

貿易款項週轉天數傳遞關鍵信號

得益於自有品牌收入的持續增長,久久王食品2017至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3.56、3.81、4.14億元,年複合增速7.7%。不過,同期的經調整淨利潤則有一定波折,分別為4641.5萬、4264.6萬、5064.1萬,波動明顯。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的經調整淨利潤同比下滑8.12%的主要原因是該年度其他收入的大幅減少。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時,該公司其他收入為1360.7萬元,但2018年僅有408萬元。若剔除該項,久久王食品2017至2019年的經調整淨利潤則是逐漸提升。

新股前瞻|久久王食品四叩港交所大門:產能限制下發力自主品牌

不過,從與上下游的貿易往來數據可看出,久久王食品在產業鏈上的影響力或許逐漸變弱。2017至2019年,其貿易應收款項的週轉天數分別為74.2天、80.7天、86天;而同期的貿易應付款項週轉天數分別為57.1天、53.9天、38.2天。應收款項週轉天數逐漸變長,應付款項週轉天數卻逐漸變短,這對於公司資金週轉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上市融資自然成為了公司實現持續發展的選擇。

擴產後能否打開市場仍具不確定性

其實,產能制約或許也是久久王食品收入增速緩慢的原因之一。智通財經APP發現,2017至2019年,久久王食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9.8%、92.1%、89.7%,產能相對緊湊。之所以利用率持續下滑是因為公司每年的總產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產量則處於穩中有增的狀態。

新股前瞻|久久王食品四叩港交所大門:產能限制下發力自主品牌

在招股書中,久久王食品對募集資金的使用做了詳細規劃,其表示,公司在擴充產能的同時將更換2020年6月30日前已全部折舊的機器和設備,並加強營銷力度;剩餘資金將用於償還部分銀行貸款和留做一般運營使用資金。

產能擴充將消除限制公司發展的不利因素,2022年9月前,久久王食品將引入6條製造膠基糖果的新生產線及3條製造壓片糖果的新生產線。

不過,擴產後能否打開市場存不確定性。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甜食市場,均已進入了飽和階段,行業發展速度緩慢且競爭劇烈並高度分散。以國內市場為例,前五大市場參與者合計份額33.1%,剩餘的則是大量小型製造商,市場總玩家超過1000名。

且從分銷渠道看,未來國內甜食市場僅有電子商務渠道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速,但久久王食品的銷售渠道相對傳統,公司電子商務所產生的收入佔比仍較小。

綜上,久久王收入單位數增長的背後,是產能受到限制,其通過加大自主品牌的發展力度來提高盈利能力。若剔除政府補助的影響,公司經調整淨利潤亦穩中有增,上市融資擴產可助力其未來發展。但也應該認識到,貿易款項週轉天數的惡化是個負面信號,且公司能否在競爭劇烈的行業中開拓屬於自己的新市場仍具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4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股前瞻|久久王食品四叩港交所大門:產能限制下發力自主品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