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加劇 德國每年經濟損失達850億美元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德國努力應對能源危機之際,工人的嚴重短缺加劇了本已難以保持競爭力的製造商面臨的問題。人口老齡化以及新冠疫情加劇了德國的勞動力短缺,使空客、寶馬和巴斯夫等製造商缺乏滿足需求所需的員工。最近的調查發現,創紀錄的50%的公司因員工問題而減產,每年給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850億美元。

Ifo 研究所的勞動力市場專家 Stefan Sauer 表示:“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削減業務,因為沒有足夠的工人。”“從中長期來看,這個問題可能會變得更糟。”

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可能是工人的福音,但對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來説,這將打擊其工業的競爭力。

由於成本飆升,德國製造商——尤其是化工、玻璃和陶瓷等能源密集型企業——的利潤已經蒸發。一些企業不得不關閉工廠或將生產轉移到國外。

德國公司面臨日益嚴重的勞動力短缺

“用工荒”加劇 德國每年經濟損失達850億美元

勞動力短缺加劇了成本壓力。數據顯示,德國9月通貨膨脹率為10.0%,創下1990年以來新高。由於工人需求旺盛,德國公共部門員工要求加薪10.5%,金屬行業員工要求加薪8%。

工資的快速上漲可能會加劇通貨膨脹,讓政策制定者感到頭疼。即便經濟前景正在惡化,這一趨勢也可能會促使歐洲央行採取更鷹派的措施。

瑞銀經濟學家Felix Huefner預計,到2023年底,德國工資將增長3.5%。

“能源價格高企和技術工人短缺無疑是德國工業前進的障礙,”Huefner表示。“像法國這樣人口結構更好的國家,未來將擁有更強的生產能力。”

結構性勞動力短缺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在歐洲四大經濟體中,德國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最為嚴重。造成這種短缺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是人口結構。

各經濟體報告勞動力短缺的製造企業的百分比

“用工荒”加劇 德國每年經濟損失達850億美元

隨着嬰兒潮一代開始退休,沒有足夠多的年輕人來填補缺口。德國就業機構預計,這一缺口為每年36萬至38萬,並預計到2030年將升至50萬。

除了人口趨勢之外,歐洲仍受到疫情的影響。數百萬人在疫情時期被解僱,但許多人後來並沒有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另外,移民數量在疫情期間下降,到2021年才部分恢復。移民是技術工人的一個重要來源。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波士頓諮詢公司表示,德國企業每年因結構性勞動力短缺而付出的成本超過800億美元,在接受調查的國家中名列前茅。根據該研究,按照目前的移民速度,到2035年,德國勞動力將減少300萬,到2050年將減少900萬。

德國政府最近發佈了一項增加技術工人的新戰略,包括培訓和移民。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領導的政府正在尋求修改移民法,以吸引更多來自歐盟以外的工人。他的兩位部長最近抨擊了之前的做法,稱其“太遲緩、太官僚、太不受歡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6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工荒”加劇 德國每年經濟損失達850億美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