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救不了中概股

“以前天天喊着爭奪核心資產的投資者,現在終於不用再爭奪了,滿地都是便宜貨。”一位因投資互聯網公司產生虧損的雪球用户這樣表達自己的無奈。

3月15日截至收盤,恆生科技指數下跌8.1%;恆生指數下跌5.72%,跌破19000點關口,創下6年來股價新低。2022年至今,香港股市已經蒸發了逾4600億美元。

針對互聯網公司的拋售潮也在持續,其中阿里巴巴- SW(9988.HK)下跌了11.93%,收報71.25港幣;美團- W(3690.HK)下跌5.86%,收報106港幣;騰訊控股(0070.HK)下跌10.19%,收報298港幣;京東集團- SW(9618.HK)下跌10.06%,收報161.9港幣。

Wind數據顯示,今年截至3月15日,在港股市場阿里巴巴股價已經下跌40.08%;京東下跌40.91%;騰訊控股下跌32.79%;美團下跌52.97%。

本番中概股的大跌的導火索是美國證監會(SEC)於近日發佈的“預除名”中概股名單。這五家中國公司為:百濟神州(BGNE)、百勝中國(YUMC)、再鼎醫藥(ZLAB)、盛美半導體(ACMR)、和黃醫藥(HCM)。

而根據美國2020年通過的立法,如果在美上市外國公司連續三年無法讓美國監管機構審查審計底稿,可能遭遇退市,這意味着最早退市時間也會在2024年。

分析人士稱,上述五家公司之所以被首先點名,應該是因為它們剛剛向SEC提交了年度業績報告。而隨着各家公司陸續發佈年報,預計將有更多在美中概股也會步其後塵,被拖入退市風險名單之中。

在外部環境趨緊的背景下,有能力且符合條件的中概股公司已經開始回港上市,阿里巴巴、京東等均在此列。中概股全面回港上市是必然之選。

但《巴倫週刊》中文版認為,中概股所面臨的處境前所未有的複雜。從當前來看,港股難以成為中概股的避風港。SEC發佈名單之後,未在預摘牌名單且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出現了比被點名公司更大的跌幅。

港股救不了中概股

承載中概股迴歸,港交所流動性堪憂

自2018年香港開始為迎接中概股迴歸創造有利條件後,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近年來一直在持續。目前美股中概股企業中已有28 家同時在港股上市。

但中概股全面迴流之際,港股市場能否承擔中概股的估值和流動性引發市場擔憂。

美銀證券在年初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雖然南向資金流、更多內地企業上市和印花税下調有利條件,會降低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可幫助改善香港股市相對較低的流動性。“但投資者仍然懷疑,香港的流動性是否足以支撐ADR迴歸後額外的市值,而全面迴歸可能性正在迅速攀升。”

Wind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港股主板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293.12億港幣(摺合165.2億美元),相比2021年的1667億港幣出現了較大下滑,這與港股市場內憂外患環境下表現不佳有關。

這個數字遠不及美國單一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每日交易額。而3月7日-11日期間,納斯達克交易所每日交易額超過2800億美元,是香港市場交易額的近17倍。

美銀證券認為香港的流動性令人憂慮,特別是更多ADR轉換為香港股票,而流入資金並未增加。

高盛(Goldman Sachs)在近日的一份報告中估計,如果已經在港美兩地上市的中國公司全部轉向香港,香港市場的日均成交額可能會增加約26億美元。新股上市可能會使之再增14億美元。

而這增量對於中概股的融資需求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車薪。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有280家。3月14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總體市值為8870億美元。而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當日成交額就有55.48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港股賺錢效應繼續不明顯,可能會出現新公司融不到錢,舊公司資金被分流的情況。“雖然有些互聯網公司目前還沒在中概股退市名單中,但是將來這些中概股如果從美股被迫退市之後謀求迴歸港股,對港股的資金鍊會形成一定的影響,會分流一部分投資於原來在港股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的資金。”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這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為,投資者會賣掉部分原在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股票,買入新退美赴港互聯網公司,在沒有增量資金的情況下,賣出會導致互聯網公司股價的進一步下跌。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截至 2021年12月5日,共有33家美國上市中概股符合回港二次上市新規,以互聯網公司為主,拼多多、騰訊音樂、微博、唯品會、富途控股、愛奇藝、泛華金控等公司位列其中。

截至2月份,在香港上市企業中,有27.96%的企業是以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資訊科技業。但市場目前對於互聯網公司的悲觀情緒非常濃厚。“互聯網行業未來2-3年內,看不到任何景氣,沒有景氣度可言,”華鑫證券分析師嚴凱文對路透社説。而在美聯儲加息、中美對抗加劇、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投資者短期恐怕難見香港市場流動性出現根本性好轉。

香港股市2月份不同行業的市值和成交額佔比

港股救不了中概股

數據來源:wind

“從教育賽道變天開始,外資就開始討論怎麼拋中概股了,”一位市場人士説。

沒有估值支持,股價跌勢還將繼續

在外部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有能力且符合條件的中概股公司為了規避《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負面影響,已經回港上市。但在2022年以來,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同樣大跌,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中概股出現了無差異拋售。

部分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的部分中概互聯網公司2022年迄今平均下跌35%

數據來源:google.com

《巴倫週刊》此前曾指出,近期以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公佈的業績不及市場預期,也是互聯網公司集體下跌的一個原因。而隨着針對互聯網行業的監管、互聯網紅利消失,互聯網行業也面臨價值重估。

3月14日,摩根大通分析師Alex Yao一次集體下調28只中國科技股評級及目標價,將阿里巴巴港股目標價從180美元削至65美元。

截至3月14日美股收盤,阿里巴巴報77.76美元,距離分析師目標價還有16.4%的下跌空間。

摩根大通認為,隨着風險成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市最關鍵的考慮因素,在沒有其他支持估值的因素出現之前,中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下跌可能在短期內還會繼續。

"阿里巴巴不僅是中國互聯網的情緒晴雨表,也是中國網絡消費的代表。" Alex Yao認為,從未來6到12個月的角度來看,中國互聯網行業是 "不可投資的"。

同時被他下調目標價的公司還包括騰訊、京東、嗶哩嗶哩、美團、百度、金山雲、騰訊音樂、鬥魚、網易、攜程、愛奇藝等27家中國公司。

摩根大通熱門中概股目標價

港股救不了中概股

“在過去13個月,中國互聯網公司股票跌幅超過了2000年初美國互聯網泡沫時的跌幅。”DataTrek Research的聯合創始人Nicholas Colas在上週給客户的一份説明中表示,但這種暴跌並沒有為投資者帶來當年納斯達克指數那樣的短期反彈機會。

他表示:"沒人知道中國監管機構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何時結束,但是能確定的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好轉之前甚至可能進一步走下坡路。"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3 字。

轉載請註明: 港股救不了中概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