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亞偉“成名基”新增C類份額,林英睿已先行一步,“水”暖,誰來?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6月11日訊,近日華夏基金髮布公告,當年成就王亞偉七年十倍奇蹟,並奠定其“公募一哥”、公募基金“初代頂流”地位的華夏大盤精選,即將發行C類份額。

對於基金經理來説,在投資中A/C類份額並無實質性差別,在定期報告中通常也都是一併計算,唯一的不同只在於投資者認購/申購時的費率及收取方式。

A類份額為投資者在購買時一次收費,C類份額則免除了前端收費,而在投資者持有期間收取銷售服務費。不同的收費方式決定這兩類份額的受眾差異,A類份額適合長期持有,C類份額更符合階段性持有、對於流動性要求較高投資者的需求——C類份額前期較A類份額成本更低,但隨着持有時間的增加,C類份額成本逐步超過A類份額。

從基金銷售的角度來看,增加C類份額,提供多一種配置選擇,有利於吸引持有期限較短的投資者購買,對於基金規模的擴張會有所幫助,但不利於基金規模的穩定性,對於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此外,不同銷售渠道對於基金份額也有偏好差異。

在上月中基協公佈的一季度銷售機構非貨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統計數據中,螞蟻基金和天天基金兩大線上三方代銷平台分列第二和第五位,而在上述兩大平台上,在A/C類份額同時可售的情況下,對於新發基金都將C類份額作為主推;甚至在支付寶的基金推薦頁上,將C類份額“買入0費率”的特點單獨列作推薦篩選的標籤之一突出顯示。

去年末今年初公募基金出圈,引來許多新手基民,這些投資者對於基金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以“海王”方式同時配置眾多基金的例子時常見諸各大自媒體。對於這部分投資者而言,相對“靈活”可能會成為一種訴求,而推出C類份額,有助於吸引這部分新基民。

雖然近期股指表現平緩,但隨着白酒、醫藥、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基金重倉板塊二季度以來的輪番上漲,此前淨值大幅回撤的明星基金們多數已實現年內收益回正,而基金髮行市場也逐漸走出低谷,逐步回暖,而在此時選擇推出C類份額,對於基金公司來説,有順水推舟的意味在其中,特別是一些話題基金,顯得更加積極。

今年長時間把持主動權益類基金排名榜首的林英睿就已先行一步。5月21日和6月1日,“領跑基”廣發價值領先和廣發睿毅領先就先後公告,新增C類份額。

同樣於近兩個月完成新增份額類別的還有兩隻酒LOF。侯昊的招商中證白酒LOF於5月中旬完成C類份額的新增,而在近五年權益類基金收益排名僅次於招商中證白酒LOF,位居次席的鵬華中證酒LOF則更快一些,在4月中旬就同另四隻鵬華係指數基金推出了C類份額。

從目前市場整體情況來看,同時有A/C類份額的基金,A類份額規模普遍都遠大於C類份額,而這也與基金投資追求長期回報的理念相吻合。

但隨着互聯網渠道基金銷售的比重日益提升,與之相伴的是線上三方平台對於C類份額的“傾斜”。尚無法確認這是基金公司主動授意,還是平台基於用户習慣的銷售策略所作出的安排,源於網購短平快的流量邏輯,是否會對傳統的基金銷售邏輯發生改變,並進而影響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

亦或,這只是基金“出圈+大跌”後留客的一時權宜,基金公司想要通過C類份額的“低門檻”培養投資者的基金投資習慣,進而轉化為傳統長期投資客户?

無論如何,隨着行情的回暖,知名權益類基金經理大多都已回填此前的“坑”,淨值逐步走高,基金髮行也已逐步走出“寒冬”。Wind數據顯示,6月剛過三分之一,本月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不計債券/貨幣市場類基金)規模已超800億份,在月內排隊等待發行的基金尚有餘量的情況下,距離上月總成立規模已不遠。雖較年初高峯時尚不足道,但預計本月權益類公募基金成立規模環比前兩個月將有明顯增幅。

“水”已暖,有人來“遊”就好。至於怎麼“遊”,或許暫時還不是基金公司需要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