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小好掉頭 中小規模基金嶄露頭角

船小好掉頭 中小規模基金嶄露頭角

在頭部基金淨值增長到達瓶頸期後,部分中小規模基金正悄然崛起,今年以來取得不錯收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市場投資環境複雜,相對大規模基金來講,中小規模基金“船小好調頭”,調倉換股相對靈活,且可通過打新等增厚收益。不過,投資者也要謹慎對待接近清盤線的“迷你基”,切勿為追求收益“鋌而走險”。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主動偏股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A/C份額合併計算)中,今年以來收益率在30%以上的基金包括南華豐淳混合A、廣發價值領先混合A、廣發多因子混合、寶盈優勢產業混合、金鷹醫療健康產業A和工銀養老產業股票A。

從規模來看,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上述6只基金平均規模為13.18億元。規模最大的是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混合A,為45.87億元。其他5只基金規模均不及20億元,最小的僅0.44億元”。

今年以來業績排名靠前的50只基金,平均規模僅11.94億元,且沒有一隻超百億元的爆款基金。其中,僅趙蓓管理的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和楊宗昌管理的易方達供給改革靈活配置混合的基金規模超過50億元,分別為73.94億元和53.85億元。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基金僅9只,50%的基金規模不足5億元。

南方某基金人士提到,今年以來中小規模基金業績表現之所以“嶄露頭角”,主要是由於中小規模基金規模小,調倉換股比較靈活,即“船小好掉頭”,交易摩擦成本低,不會對行情“死扛”。而大規模基金受制於規模,調倉換股相對較慢。因此,在變化較快的市場中,中小規模基金的整體表現反而會好於規模過於龐大的基金。

另一位基金業內人士提及,在2019年、2020年行情中,跟着有定價權的大規模基金“有肉吃”,但今年以來市場環境複雜,風口變化迅速。在此背景下的選基思路,一是挖掘大基金公司中的管理規模較小的基金,二是尋找擇時能力較強且沒有行業執念或偏好的基金經理,他們的投資手段或更為靈活。

上述南方基金人士強調,基金業績和基金規模並非完全負相關。就單隻基金來講,也並非規模越大,業績就越差。相反,很多大規模基金正是因為歷史業績優秀、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突出,而逐漸從中小規模基金成長起來的。此外,對接近清盤線的基金要保持警惕,不要為追求收益“鋌而走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2 字。

轉載請註明: 船小好掉頭 中小規模基金嶄露頭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