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銀行”
常山模式正式發佈
自2020年9月29日正式掛牌運營以來,常山“兩山銀行”緊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核心任務和共同富裕的時代命題,持續推進平台運行的全流程優化革新,形成了“兩山銀行”常山特有的模式。2021年5月7日,“兩山銀行”常山模式正式發佈。
運營模式方面
有政府引導
由政府主導,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生態資源調查摸底、平台公司組建、發展要素保障等系列工作;並在“兩山銀行”運營初期,採用資源整合、資產注入、資金扶持等方式,確保“兩山銀行”順利運營。
有市場參與
積極導入市場主體,聯合縣內相關行業企業組建常山“兩山銀行”產業運營聯盟,促進優質生態資源與優質社會資本的無縫對接,打通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資本的通道,實現產業化、多元化、品牌化發展。
有經營收益
將“兩山銀行”定位為市場化主體,相關業務有交易邏輯和盈利模式,經營收益能覆蓋運營成本。
組織架構方面
有實體公司
成立常山縣生態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對外掛牌常山“兩山銀行”,劃定500㎡空間作為業務大廳,對外承接各類業務。
有專職人員
生態資源公司內設6個業務部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2名。有實體公司和專職人員。
有支撐體系
構建一一對應的工作清單和責任清單,確保職責明晰、任務清晰。根據業務工作鏈條,明確了履職保障,構建了10大支撐體系,確保每項工作有對應單位和機構配合完成。
業務辦理方面
有產品目錄
在“兩山銀行”六大行定位下,設立17類產品目錄,確保工作開展有抓手、可落地。
有受理窗口
對應17類產品,在業務大廳均有對外窗口統一受理相關業務。
有標準流程
每一類產品均設有標準化辦理流程,並實行“四個一”辦理機制(即: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表申請、一趟辦結)。
資源收儲方面
有清晰權屬
所有收儲資源資產必須邊界明確、權屬清晰,無法律風險。
有分級分類
根據資源開發方向、開發價值將收儲資源進行分類,分別採用登記、存儲、收儲三種方式進行處置。
有統一估值
根據所收儲資源不同屬性,採取聘請專業評估機構、大數據分析等形式,進行統一估值,並向被收儲人出具資源存單。
資源管理方面
有定期巡查
對已收儲未開發的資源,有專門人員定期進行現場巡查,及時掌握資源資產完整性、安全性等相關信息。
有保險保障
對已收儲的生物性資產,在極端氣候期間,向保險公司進行投保,降低氣候帶來的經濟損失。有定期巡查和保險保障。
有數字賦能
利用大數據手段,對資源基礎數據進行抓取、集成和應用,確保資源管理的可視化呈現、動態化更新、自動化分析、科學化決策。
招商開發方面
有整合提升
通過集成整合或適度配套實現在冊資源產品的價值最大化。按照“產品化、項目化”要求,對收儲的資源進行集中整合,並根據需要進行水電路等必要配套建設,形成可定價可交易可招商的生態產品,提升資源對資本的吸引力。
有招商文本
根據資源的分級分類編制招商手冊,確保收儲的每一宗資源有基礎數據介紹、開發方向建議、建設投資估算、市場前景分析等。
有對接渠道
整合“兩山銀行”內部招商人員和縣級專業招商力量,導入縣協作中心“招商通”端口,精準對接客商。
產業運營方面
有招商推介
所有收儲資源優先向社會資本和產業運營聯盟成員單位進行推介,減小對“兩山銀行”自身的資金佔用和運營壓力。
有專業團隊
我們內部組建專業運營力量,並導入外部優秀運營團隊,確保自營項目有收入、能盈利。
有運營平台
聯合縣內農業類、文旅類企業和相關行業協會,組建常山“兩山銀行”產業運營聯盟,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破解“收儲易、運營難”的瓶頸。
主體增信方面
有扶持導向
增信主體必須是從事生態資源運營、資金需求迫切、預期收益能力較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
有產業協同
增信主體所屬行業必須是與自身產業運營具有協同性的農業、林業、文旅等產業。
有合作銀行
選定一到兩家綠色金融創新能力較強的銀行,作為主體增信融資的合作銀行,提高工作效能。
價值實現方面
有核算體系
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動態化構建區域生態服務功能量“一張圖”,衡量和展示生態系統狀況。
有交易機制
將建立碳中和、碳平衡交易機制,在區域生態功能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實現碳匯指標的區域交易和佔補平衡。
有富民反哺
主要通過建立生態資源資產開發村集體和農户利益連結機制,來實現“資源從農民手裏來,資金到農民手裏去”的目標,從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風險控制方面
有評估調查
以前期客觀細緻的評估調查實現從源頭控制風險。在資產收儲、對外投資、主體增信等行為實施前,聘請專業機構進行評估、盡調、審計。
有嚴格決策
涉及“兩山銀行”所有重大事項,按照額度規定提交不同層面會議決策,嚴格規範決策行為。
有風險預警
主要依託數字化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投資、增信和內部管理的風險點、隱患點,並作出風險預警,採取措施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