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個頭大”未必好 “多一刀”受歡迎——從農副產品供銷看反對浪費

  新華社濟南10月3日電(記者楊文)山東濟南市民邵先生近日遇到一件無奈的事:“去超市買豬頭肉,買太多吃不完,我問能不能切一小塊賣,店家不樂意。”僵持了一會兒後,幸好另一位市民過來選購,老闆才同意把一份豬頭肉切成兩半銷售。

  邵先生説:“如果商家能多為消費者考慮,在銷售上‘多切一刀’,讓消費者買得既節約又省心就好了。”

  眼下,城市裏“小家庭”增多,消費需求有限。許多人為“瘦身”也不願吃得太飽,“吃好”“節約”的理念廣為傳播,對農副產品供銷提出新要求。

  “一個西瓜得二三十斤,很少有人能買整個西瓜帶回家。咱只得切開來賣,可一旦切開又有許多顧客嫌不新鮮。”説起農副產品“大小”與銷售的關係,在濟南解放路經營一家小區果蔬店的張德寬有巧招:個頭大的西瓜適合“登堂入室”,變身飯店餐飲果盤;10斤以下的小西瓜,更受居民歡迎。

  這也戳中了不少消費者的“癢處”。“有的蘋果一個半斤多,一口氣吃不完就剩,剩久了就扔。自己獨自在家,還真不敢輕易對大水果下口。”濟南市民劉雪芹説。

  相反,有一些“苗條”農產品賣出了高價,供銷兩旺。在濰坊市寒亭區,瓜小精緻、皮薄沙瓤的郭牌西瓜,三斤一個就能賣出100元的高價。

  西瓜大棚裏,每株西瓜都被精心照料:每個瓜擁有編號,生長細節都記錄在案,每個西瓜棚的水、肥、採光、空氣也記錄歸檔。郭牌農業公司負責人由守昌説,高科技加持的郭牌西瓜,今年產值能超過2億元。

  “給大個瘦身”“多切一刀”的背後,既是人們“精緻”生活的需求,也是農副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精緻”供給。如果供給不顧及需求,需求也會受到抑制,最終“受傷”的還是商家與整個市場。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記者在一些美食街和景點看到,不少商家將多種水果切好後放入小果盤、小打包盒,方便顧客隨時帶走;大串糖葫蘆“瘦身”成小串,反而整體銷售量更大、收入更高……一些農副產品生產和銷售“大變小”的背後,是理念的改變、供給的優化,既順暢了農產品的流通,又增加了消費、減少了浪費,實現生產、銷售、消費共贏。(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1 字。

轉載請註明: (社會)“個頭大”未必好 “多一刀”受歡迎——從農副產品供銷看反對浪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