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昭東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德國工業產值大幅下降。”“德國之聲”7日報道稱,德國聯邦統計局當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該國6月份工業產值連續第二個月下降,降幅為1.5%,遠超上個月0.1%的降幅。工業產值降幅也大於分析人士的預測,此前分析師預計產值將下降0.5%。6月,德國汽車業產值降幅達3.5%,建築業降幅為2.8%,拉低了整體表現。基於上述數據,德國經濟部警告稱,儘管需求有所上升,但工業經濟前景依然黯淡。該部門還表示,鑑於企業業務和出口預期低迷,目前沒有明顯復甦的跡象。
當地時間2023年7月25日,德國萊比錫,一輛卡車駛過萊比錫-瓦倫霍爾茨轉運站。(視覺中國)
“長時間衰退的風險”
“隨着製造業的下滑,德國面臨長時間衰退的風險。”英國《每日電訊報》7日稱,數據顯示,德國GDP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連續萎縮後,今年第二季度依然停滯不前。在工業產值再次下降的信息發佈後,分析師警告稱,脆弱的工業部門可能使歐洲最大經濟體陷入衰退。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喬格·克萊默稱:“6月份德國工業產值出乎意料地大幅下降,預示着未來幾個月生產數據將表現不佳。”荷蘭國際集團宏觀研究主管布熱斯基表示,最新數據再次説明德國經濟持續停滯。
“德國偉大的經濟正在陷入衰退嗎?”英國《衞報》稱,多年來人們習慣用“歐元區經濟引擎”“工業強國”“出口冠軍”這些詞彙描述德國經濟。然而,最近的數據表明,隨着歐洲最大經濟體陷入衰退,“好日子已經結束”。6月份工業生產數據讓人們更深入地瞭解德國製造業的現狀。與此同時,德國企業也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日前,德國Ifo經濟研究所發佈的月度經濟調查顯示,7月德國商業景氣指數連續第三個月顯著下滑。
《衞報》稱,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8日公佈的德國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數據顯示,德國7月CPI年率終值為6.2%,德國的物價增長率仍高於歐元區總體水平。粘性通貨膨脹是德國當前經濟困境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經濟增長停滯的情況下。不過,對德國政府而言,也不全是壞消息。6月,航空航天業的訂單比上個月增加了 7%,增幅為3年來最高。《衞報》稱,目前還不清楚這是暫時的喘息,還是德國開始從困境中反彈的跡象。
正在經歷轉型陣痛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面對國內高昂的能源成本、勞動力短缺和官僚主義,許多德國公司正在經歷一場殘酷的覺醒,並爭相在北美和亞洲尋找市場。外國投資者對德國的興趣也在減退。2022年,德國新增外國投資數量連續第五年下降,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點。
對於德國工業產值下滑的原因,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過去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和中國龐大的市場幫助德國成為“歐洲製造業中心”,但隨着能源價格上漲以及美國“再工業化”,德國製造業面臨市場單一、產業外流的困境。在製造業高度發達時期,德國並沒有及時謀劃轉型,以至於如今在數字化、綠色轉型方面,尤其是電動汽車領域“落伍”。他還表示,歐洲一體化進程邊際效應正逐漸遞減,如果德國不能與俄羅斯、中國保持友好關係,那麼德國製造業將繼續走向衰落。與此同時,德國綠黨還以零排放、動物保護之名把德國製造業企業“逼走”,從內部摧毀德國製造業基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嚴展宇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為應對國內高通脹,德國政府採取了高利率政策,再加上美國《通脹削減法》的“吸引力”,德國製造業投資下降並且開始向美國轉移。德國製造業產出下降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它也代表着在歐洲綠色、數字“雙轉型”背景下,德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經歷陣痛。嚴展宇認為,“雙轉型”政策是大勢所趨,但其短期內並未給歐洲帶來經濟紅利,反而讓德國等國家出現“去工業化”的苗頭,誘發更頑固的通貨膨脹,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動搖德國轉型的信心。他説,“德國已經陷入一種困局。”對德國而言,如果要繼續推行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那麼現階段就要頂住經濟停滯的壓力,這很可能影響其歐洲領頭羊、世界製造業領軍者的地位。
“對歐洲有三方面影響”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德國工業產出下滑,將對歐盟其他國家產生重大影響。德國不僅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它還發揮着輪轂的作用,連接着歐盟不同的經濟體,是其中許多經濟體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者。在過去30年裏,德國工業把中歐變成了它的工廠。保時捷在斯洛伐克生產其最暢銷的SUV,奧迪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一直在匈牙利生產發動機,高檔家電製造商美諾在波蘭生產洗衣機。成千上萬的德國中小企業活躍在該地區,為歐洲市場生產產品。雖然它們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但德國經濟下滑將不可避免地拖累歐元區其他國家。
嚴展宇分析稱,德國是歐洲大量經濟政策的試驗田和風向標,“雙轉型”政策究竟帶來的是“黃金時代”還是“悲觀未來”,歐洲各國目前都在觀望中。總體來説,德國製造業下行對歐洲有3方面影響:首先,削弱了歐洲對“雙轉型”的信心;其次,各國意識到緩解國內經濟壓力,必須儘快解決俄烏衝突;最後,一定程度上增強歐洲在太陽能設備等綠色領域對中國的依賴。
德國《時代》週報稱,由於經濟疲軟,德國社會也頻頻傳出出台經濟刺激計劃的呼聲。聯盟黨要求德國聯邦政府制訂緊急計劃,並提出了具體減税措施。綠黨領導人裏卡達·朗也稱,政府需要出台一攬子計劃來提振經濟。
不過,也有人反對這些補貼和減税措施。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對經濟刺激計劃沒有多大興趣,稱這隻會進一步加劇通脹。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弗拉茨舍爾也稱:“經濟刺激計劃只會給強大的企業遊説團體帶來巨大收益,不會改變任何經濟問題。”他表示,對德國經濟更重要的是“長期轉型計劃”,包括投資、去官僚化和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