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在WeWork破產前仍被迫掏出15億美元

  中新經緯11月9日電 據英國《金融時報》9日報道,WeWork申請破產幾天前,軟銀(SoftBank)被迫向高盛(Goldman Sachs)和其他貸款方支付15億美元。這家日本集團史上最糟糕風險投資之一的代價繼續上升。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的申報文件顯示,這意味着自2017年首次投資以來,軟銀向WeWork投資或承諾放貸的總額已超過160億美元。

  報道稱,在首席執行官孫正義的領導下,軟銀及其願景基金(Vision Fund)的投資者為WeWork的擴張提供了資金。

  WeWork的破產已經抹去了軟銀的大部分投資,儘管這家日本集團將有機會把部分現有債務轉換為重組後公司的股權,從而彌補部分損失。

  WeWork的破產申請顯示,10月31日向高盛牽頭的貸款方作出的支付,與軟銀在2019年12月幫助WeWork獲得的“信用證”相關。當時該公司正在應對聯合創始人和前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離職帶來的影響,以及一個嚴峻的現實:該公司在“過度興奮”的擴張過程中,已經燒掉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者資本。

  據報道,當時,為了爭取華爾街謹慎的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支持,軟銀與WeWork共同擔保了17.5億美元的信用證,實際上成了WeWork的共同債務人。

  軟銀高管當時相信,為信用證提供擔保是保持其現有股權投資存續的最佳選擇:截至那時,軟銀已通過自身資產負債表和願景基金投入逾90億美元。

  WeWork當時需要一筆60億美元的關鍵貸款,並已將其作為公司增長計劃的基礎,而這筆貸款與成功的IPO掛鈎。上市失敗後,這筆貸款泡湯,使該公司的財務岌岌可危。高管們突然開始面對破產的可能性,這突顯該公司的前景已在多大程度上變得黯淡。

  報道指出,信用證與傳統的公司貸款略有不同,銀行保證即使公司無法拿出資金,未來也會向第三方付款。

  2019年高盛牽頭達成的17.5億美元交易,以及軟銀決定通過債務和股權向該公司注資約37億美元,曾幫助緩解有關WeWork將會立即倒閉的擔憂。

  上述投資還不是軟銀的最後一筆投資,儘管孫正義要求他的團隊撕毀一項協議,該協議本來將導致軟銀從內部人士手中購買30億美元的WeWork股票,並在2020年進一步為其提供新的11億美元債務融資。

  儘管孫正義和軟銀想辦法退出了債務交易,但諾伊曼和WeWork董事會提起訴訟以強制執行協議。此案的當事人最終達成和解,導致軟銀在2021年買入價值15億美元的股票,其中包括從諾伊曼控制的投資工具購買的5.78億美元股票。

  報道指出,幾年來,軟銀的延遲提取貸款和共同擔保的信用證使WeWork得以多次嘗試重啓業務。2021年,WeWork與一家空白支票公司合併上市,當時對該公司股權的估值為90億美元。但這一估值之後不斷下降,因為隨着疫情和在家工作影響入駐率,內部人士賣出全部股票,WeWork自身的問題也不斷加劇,

  就在今年3月,軟銀、WeWork和其他一些貸款方的團隊還認為,他們拿出了一項計劃,使WeWork能夠在可持續基礎上站穩腳跟。

  軟銀同意免除WeWork的部分債務,將其換成該公司的新股,希望此舉會在美聯儲將利率提高至22年高位之際減少WeWork的利息支出。軟銀甚至同意為一筆新貸款提供3億美元,以換取其先前向WeWork提供貸款的部分償還。

  在多年糾纏後,軟銀的其他前高管也發現自己很難擺脱WeWork。拉吉夫·米斯拉曾執掌軟銀價值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其間大舉投資於不盈利的初創企業。他在今年加入了重組交易。

  他現在掌管的One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為銀行向該公司開立的高息信用證提供了4.7億美元,此舉使他加入高盛、瑞穗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外貿銀行、花旗、美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以及摩根大通的行列。

  報道稱,投資者正在等待軟銀本週公佈財報,預計屆時軟銀將報告與WeWork相關的虧損細節。(中新經緯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0 字。

轉載請註明: 軟銀在WeWork破產前仍被迫掏出15億美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