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品牌價值是否值79億元?家族企業內的併購是否符合非同一控制?
本刊特約作者 胡俊/文
金龍魚已通過IPO審批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從會計角度看會計處理上的比較獨特之處在於入賬無形資產品牌中的79.56億元的會計處理,且還是使用時間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招股説明書顯示,此項無形資產是通過併購產生的,於2007年6月30日評估“金龍魚”品牌價值為79億元。從中國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的規定來看,自創的品牌一般是不能記入無形資產中的,但外購的品牌因為國際會計準則中對於併購產生的公允價值和被併購資產的歷史成本的差異越來越大,產生了鉅額商譽需要用會計準則去規範化,就產生了對被併購企業的資產價值的評估和重估公允價值,將此部分從商譽中分離出來分攤記入相關資產,品牌就是一種降低商譽後記入的科目。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 3號業務合併該準則的目的是指導公司合併或收購後的財務報表編制。該準則比較特殊的地方是,要求把商譽分配到現金產生單位。這將改變商譽不同於有形資產和支付價格的算法,並且將商譽分解為可識別的項目。該準則要求指定的商標和品牌基於營銷產生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並記入賬目。
當然,具體到中國會計準則下還需要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中產生的。實務中的關鍵當然是評估師的對品牌的估價了,當然,現在“金龍魚”品牌價值是否值79億元,還是經過後續公司和審計師的減值測試的,主要還是對是源於資產組帶來的現金流的預期現金流淨流量的預測評估結果。
另一個問題是,此次收購實際上是家族企業內的併購,是否符合非同一控制實際上就是一個職業判斷了。20世紀80年代末,益海嘉裏開始了中國糧油市場的開拓,益海集團和嘉裏糧油的生產企業交叉覆蓋不同市場。2006年底,豐益公司以27億美元合併嘉裏糧油,嘉裏糧油的掌門人郭孔丞是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之子,而豐益公司掌門人郭孔豐則是郭鶴年的侄子。這起股權轉讓實際上是郭氏家族內的交易,本來就完全控股益海集團的豐益公司,整合了嘉裏糧油和益海集團兩家的資源,成為中國的油脂業寡頭。
最稀有的是自創產生的無形資產,按會計準則一般只有研發費用在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才能資本化,基本上實務中很少有其他可以將自創的品牌或者客户關係記入無形資產的案例。
當然,隨新經濟新產品的出現可能會出現更多自創的品牌或者數字資產記入到無形資產中。因為從原理來看,外購的客户關係或者品牌和自創的記賬價值不應該一個是鉅額價值可以記入,一個是為零,一定是記賬的規則存在不符合邏輯的地方,就如同語言一樣可能是不按邏輯創造出來的,需要語言學家對此進行公認的定義和解釋,來加以規律化擴大可用性成為公認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