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港或成潮流 機構預計“雙重上市”變主流

財聯社上海6月8日訊(編輯 胡家榮)伴隨着多項利好政策出台,這令市場出現明顯反彈,以中概互聯網股為例,美團-W(03690.HK)在近23個交易日中累計漲幅達16%。

中概股回港或成潮流 機構預計“雙重上市”變主流
注:美團自5月以來走勢

中概股以及互聯網股持續反彈,令KraneShares中概互聯網指數ETF近日資金大幅流入,這也成為追蹤新興市場股票的ETF流入較大的指數基金之一。

據悉,KraneShares中概互聯網ETF是目前海外規模最大的互聯網中概股ETF,該指數重倉包括騰訊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在內的互聯網公司。

除了政策利好和外圍市場看好之外,天風海外近日指出,當前中美監管合作基礎大於分歧。雙方主管部門均釋放了積極溝通的意願,近期均表示已取得一定進展,若後續如雙方溝通能夠按照中國監管部門倡導的“從解決問題的目標出發,以專業方式開展平等磋商”進行,並對雙方協商展望樂觀。

為了應對美國審計監管不確定性角度,天風預計中概股主動選擇回港上市將成為趨勢,同時更多機構股東也將移倉港股。

根據天風測算,目前滿足雙重主要上市(主板,下同)基本要求的中概股達59只,總市值1750億美元,其中有21只同樣符合第二上市要求,總市值1190億美元。從寬口徑而言,計入接近符合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可能滿足雙重主要上市的有64家,總市值1791億美元,其中可能滿足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有39家,總市值1749億美元。

中概股回港或成潮流 機構預計“雙重上市”變主流

除此之外,剩餘182家距離符合回港主板的要求有一定距離,合計市值228億美元,佔整體中概市值約11%。剩餘182家中概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市值的中位數約47%,較多公司具備一定私有化基礎。

截至目前,已有22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其中多數企業選擇二次上市,而僅有少數企業選擇雙重主要,其中主要原因是,二次上市或是出於第二上市豁免規則較多,審核週期較短。

中概股回港或成潮流 機構預計“雙重上市”變主流

而雙重上市與普通的IPO並無差異,門檻也相對較高,同時遵守兩地不同的監管規則,不過雙重主要上市可以納入港股通,因此預計未來中概回港選擇雙重主要上市的比例提升,同時期待目前已完成二次上市的公司主動轉換為雙重上市。

事實上,當前已有部分公司宣佈轉換至雙重上市,例如再鼎醫藥-SB(09688.HK)和嗶哩哩嗶(09626.HK)。除了那些已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之外,知乎-W(02390.HK)和貝殼-W(02423.HK)均選擇雙重上市,並完成在港股上市。

中概股回港上市 港股能否承接住?

根據寬口徑統計,若64家中概股回港,即使謹慎假設15%新發股比例,潛在融資需求或不超過2100億港元,如平均分佈於2022-2023年,港股主板承接壓力整體可控。2022年以來中概回港介紹上市成為主流。如按照5%或8%的新發股比例,對應潛在融資需求僅約700、1100億港元。

天風海外指出,在中概股大面積回港後,交易流動性可能會有所稀釋。合併22家已回港企業以及64家潛在回港企業,如果簡單假設這些公司40-70%的股份交易在港股,且股份遷移至港股後不會影響換手率。對應86家企業潛在港股日均交易額約370-650億港元,相當於過去3個月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額34%-60%。

中概股回港或成潮流 機構預計“雙重上市”變主流

但在2019以來,港股市場擴容(中概股迴歸),恆生綜指交易流動性卻有所提升。阿里巴巴、京東、網易、嗶哩嗶哩回港上市後,美股+港股整體換手率反而有所提升。優質資產股份轉移至港股並未釋流動性,我們認為或許更應該從動態視角看待此問題。如未來多渠道資金可以良性循環,中概迴歸的潛在交易流動性壓力或亦相對可控。

為此,天風海外解釋稱,目前大部分投資中概股的機構投資者均擁有港股投資權限,公司股份轉移至港股,或也伴隨着可配置資金流入港股。同時自阿優質資產聚集下,香港作為中國新經濟“橋頭堡”定位進一步夯實,進一步吸引全球資金流入港股市場。

天風預計未來有望更多中概股選擇雙重主要上市迴歸港股、或者由第二上市轉為雙重主要上市,這些優質公司納入港股通過後,將會進一步吸引南向資金配置。中概回港後可以納入更多市場基準指數,如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恆生科技指數,將有望帶動資金增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概股回港或成潮流 機構預計“雙重上市”變主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