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辦督查室發佈情況通報,披露了某地大面積大規模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當前全國上下都在想方設法為企業紓困解難,竟然還有地方出現“三亂”行為,應引起高度關注。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經濟基本盤。近年來,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特別是實施減税降費,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減税降費短期內會影響財政增收,但從長遠看,這會促進企業效益改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會逐步好轉。這就需要各地正確認識和處理“眼前賬”和“長遠賬”的關係,必須放水養魚,而不是竭澤而漁。
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違反法律法規,侵害企業切身利益,在當前經濟運行依然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嚴重影響企業應對困難挑戰,妨礙經濟恢復發展,直接抵消了助企紓困、減税降費政策紅利。這本來應該是一本“明白賬”,但依然發生如此嚴重事件,反映出個別地方政績觀錯位、法治意識缺失,各地需要引以為戒、高度警惕。
一方面,要堅決落實落細減税降費,切實讓企業輕裝上陣。即使眼前困難再大,也必須把該減的税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要規範政府財政收支預算管理,有序合理壓減非税收入,以減税降費“減法”換來企業效益和經濟發展的“加法”。不能把違法之手伸向企業,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另一方面,要堅持政府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做到節用裕民。嚴控各種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計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壓減“三公”經費,嚴控會議差旅等經費,嚴禁新建、擴建政府性樓堂館所,用政府部門的“緊日子”換企業和百姓的“好日子”。
客觀來看,面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不少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處於緊平衡狀態。越是這樣,越要遏制住靠非税收入特別是罰沒收入來彌補財政缺口的衝動。化解財政收支矛盾,既要靠大力發展經濟,也要靠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同時還要加強統籌財政資源,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努力使每一筆財政支出更加精準有效。
通報顯示,被通報地方對督查發現的問題正在積極組織整改。截至12月16日15時,當地已經向2200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户退款5472.82萬元。除了進行整改,還需要進一步健全機制、嚴肅追責。同時,要嚴格規範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杜絕任性執法。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震懾,舉一反三、防患未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為此,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對市場主體要千方百計多給予減負紓困、恢復發展的力量和温暖,堅決杜絕侵害利益、雪上加霜的“三亂”行為。(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