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叮咚買菜官網
6月9日,生鮮電商叮咚買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計劃於紐交所上市,欲與同日遞交招股書的每日優鮮,爭奪“生鮮電商第一股”。
對於很多不常買菜的消費者來説,可能是在去年疫情的時候,才聽説叮咚買菜這類“買菜APP”。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已小有名氣,疫情只是加速了它們的增長。
去年一、二季度,也就是疫情早期,消費者希望不用出門就能買菜,可以減少感染風險。
需求大增,“買菜APP”大火,叮咚買菜收入也因此暴增,去年營收逾百億元。不過,由於銷貨成本和履約費用高企,叮咚買菜仍處於虧損狀態,去年淨虧損達31.8億元。
現在,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疫苗接種也在推進,在這種背景下,叮咚買菜是否還能保持收入高速增長,進而實現盈利?
2020年營收逾百億元
叮咚買菜創立於2017年5月,是一家線上生鮮配送平台,主要為消費者提供新鮮農產品、肉類和海鮮等生活必需品配送服務。
圖源:叮咚買菜招股書
和大部分生鮮電商平台一樣,叮咚買菜主打經營模式為前置倉配貨,自稱產地直採。所謂的前置倉,即門店倉配一體化,無需門店選址只需把倉庫從城市遠郊搬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以實現即時配送。
所以與傳統線下零售模式相比,前置倉模式對選址的依賴較小,庫存週轉速度更快。
叮咚買菜作為行業後來者,並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但得益於“前置倉”的經營模式,公司成立不過短短4年,營收已突破百億元。
據招股書,叮咚買菜總GMV(商品交易總額)從2019年的47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130.322億元,增速達176.6%。
在GMV強勁增長的推動下,叮咚買菜的總收入從2019年的人民幣38.80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3.358億元,增速達192%。
叮咚買菜的收入分為產品收入和服務收入兩個類別,其中通過在叮咚買菜APP上銷售產品產生的產品收入佔總營收比重近99%。
具體來看,決定產品收入的訂單數量和每筆訂單平均收入兩個數據都有所增長。2020年,叮咚買菜訂單數量達1.9815億筆,同比增長111%;每筆訂單平均收入為57元,同比增長39%。
叮咚買菜高增長背後隱憂
表面看,叮咚買菜業務規模實現了高增長,但賣得多並不等於賺得多。和大部分生鮮行業玩家一樣,叮咚買菜目前仍處於血虧狀態,盈利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隱憂。
叮咚買菜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主要由於銷貨成本和履約費用高企。履約費用主要包括第三方勞務公司為叮咚買菜提供送貨員和工人而收取的外包費用、倉庫租賃等方面。
圖源:叮咚買菜招股書
以2019年為例,叮咚買菜銷貨成本為32億元,佔收入比重為82.9%,履約費用為19億元,佔收入比重為49.9%,兩項合計達5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叮咚買菜收入為38.8億元。這意味着,叮咚買菜付出的經營成本比掙的還多。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叮咚買菜近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了。
對此,叮咚買菜也有意改善現狀以達到盈利的終極目標。
叮咚買菜表示,隨着公司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以及業務規模增長,預計將進一步優化銷貨成本、履約費用結構和運營效率。也就是説,叮咚買菜想通過擴大業務規模,降低銷貨成本和履約費用在收入中所佔比重,來達到最終盈利的目的。
因為隨着叮咚買菜收入規模擴大,其向供應商採購產品量也會增加,這樣叮咚買菜的議價權就更強,從供應商獲得更優惠的條件。
不過,叮咚買菜2021年第一季度財務數據和這一設想並不一致。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為37.57億,較上年同期增長45.52%;但銷貨成本達30.8億元,佔營收比重由上年的73.3%增長至81.1%;履約費佔營收比重由上年的32.2%增長至39%。
相應地,公司2021年一季度淨虧損額也從上年同期的2.4億元,進一步擴大至13.85億元。
圖源:叮咚買菜招股書
這表明叮咚買菜營收規模擴大的同時,其成本最高的兩項支出也在進一步增加,甚至有生意做得越大虧得越多的跡象。
搭上疫情“順風車”的叮咚買菜固然在疫情期間獲得了高速增長,但疫情紅利過後,叮咚買菜能否維持高增長,最終實現盈利,仍具有不確定性。
#叮咚買菜#、#企業#、#IPO#
作者:宋星
責編:Tianlei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