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作為全球最大的的大洲,有40多個國家。其中面積最大的十個國家中,亞洲就佔了三個,俄羅斯雖然是歐洲國家,但其主要的國土面積也是在亞洲。全球十大經濟體中亞洲也是佔了三個,而且今年上半年又增加到了四個。不過,儘管亞洲的大國數量較多,但發達國家的數量卻並不多,被公認的僅有4個。
人均GDP的高低和工業發展水平,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為發達國家的最重要的指標。按照當前的標準,要成為發達國家,人均GDP起碼得達到2萬美元左右。
當然,人均GDP不是唯一的考察標準,工業化發展程度也是重要考核標準之一。作為發達國家,一般都已經進入到了後工業時代,因此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通常比較高,起碼在60%以上,老牌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佔比基本都在70%以上。
目前亞洲地區能滿足以上兩個要求的,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這4個國家。其他有潛力成為發達國家的國家,要麼就是人均GDP沒達到,要麼就是工業化水平達不到要求。那麼這些國家中,誰最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亞洲新進發達國家呢?
誰是未來亞洲最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的國家?
首先來看人均GDP已突破2萬美元的國家。除了4個發達國家外,目前亞洲地區人均超過2萬美元的還有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文萊、巴林、沙特阿拉伯這幾個。這些國家的人均GDP之所以這麼高,主要是靠賣油氣資源換來的,而不是靠工業化富起來的。
所以,這些國家佔GDP比重最高的基本上都是礦業,這屬於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的比重比較低。除了礦業之外,這些國家的其他第二產業並沒能發展起來,而且轉型困難,比如沙特,雖然在試圖產業轉型,以減小對單一產業的依賴,然而近幾年卻對油氣產業的依賴還更高了。
可見,這些國家雖然人均GDP水平較高,但工業化程度還遠達不到發達國家水平。若不能解決經濟對礦業過於依賴的問題,未來別説是成為發達國家,很有可能會淪為窮國。可要實現經濟轉型,就連沙特都有些力不從心,其他國家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未來亞洲最有可能成為新進的發達國家,應該不會在這些國家產生。
其次,來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較高的。除了4個發達國家外,目前亞洲國家中第三產業佔GDP比重較高的國家有中國、馬來西亞和馬爾代夫、泰國等。其中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有中國、馬來西亞和馬爾代夫。
馬爾代夫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接近70%,完全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這個國家基本上沒什麼工業,其第三產業佔比高也不是因為進入後工業時代造成的,而是受資源的限制只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所致。而且未來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工業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因此恐怕就跟發達國家無緣了。
馬來西亞的各個產業的發展倒是還比較平衡,第三產業的佔比也達到了54%,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然而馬來西亞目前的人均GDP增長已經遇到瓶頸,其人均GDP早在2011年就已經突破1萬美元,如今仍然在1萬美元附近,掉進了中等收入陷阱中。人均GDP想要突破2萬美元,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我國今年上半年的第三產業比重為56%,也是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且這是我國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結果。如果人均GDP能站上2萬美元,那工業化水平定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屆時我國也將成為發達國家。而人均GDP要超過2萬美元,按照我國目前的增長速度,應該還要個十一二年的時間。
可見以上國家中,最有希望成為亞洲新進發達國家的,或許就是我們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