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紙被捅破之後,對古井貢酒的股價幾乎沒有任何影響,而且股價從月初至今還在緩慢上漲,同期茅台、五糧液等酒業龍頭的股價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
圖片來源於陸玖財經
就像一層透明的窗户紙,窗户裏的秘密早已經被世人所知,但是卻沒有人試圖去捅破它,不過最終還是有人做了這件事,於是古井貢酒被送上了熱搜。
事實上,從其他酒廠收購基酒在行業內早已不是秘密,古井貢不是開創者也不是唯一人。
4月初,一篇《古井貢的基酒之謎》指出了古井貢酒幾宗罪,包括古井貢酒信息披露不透明、徽酒過度營銷、大量外採基酒等。
不過,很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文章發出後,對古井貢酒的股價幾乎沒有任何影響,而且股價從月初至今還在緩慢上漲,而同期茅台、五糧液等酒業龍頭的股價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
陸玖財經就此對話了兩位酒行業專家及一位為各品牌運送基酒的司機,專家們都表示,品牌銷量增長太快,產量跟不上,向外買基酒都是很正常、很好理解的;懂酒的人都知道“基酒在四川”。
“我記得大概五六年前我還做記者的時候,古井貢酒就曝過一次這樣的事情(即從外地買基酒),但當時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從外面拉基酒這個事情對消費者來説還是比較正常的。尤其是對專業人士來説,只要產量、質量沒問題就可以了,從哪裏拉基酒不是太大的問題。”
他們還表示,如果向外拉基酒是“問題”,那“有問題”的遠不止古井貢酒一家,洋河、瀘州老窖等著名品牌,甚至茅台集團旗下的其他品牌,都在向外買基酒。對於這種説法,陸玖財經並未得到幾家酒企的回覆,真假無法做出判斷。
1
川外大品牌拉基酒是公開秘密
為了證實《古井貢的基酒之謎》中提到的古井貢酒對外購買基酒,陸玖財經專門找到了曾經從四川往古井貢酒廠運送基酒的司機陳師傅。
陳師傅原來是出租車司機,後來有人跟他説拉基酒收入穩定,也不需要天天跑車,他就進入了基酒運輸的行業,至今已經做了差不多6年。
陸玖財經從另一信源處得知,從四川往安徽、江蘇酒廠運輸基酒的車在跨過省界後都要換成當地車牌,並且悄悄停在廠邊,用管子將車上的基酒抽到廠裏,整個過程做的比較隱蔽。但是這一消息被陳師傅否定。
“我不知道你説的那種,現在車都是直接拉進廠裏的。”陳師傅説。並且面對周圍人的詢問,他們也毫不避諱説自己是“拉基酒”的,好像這是很正常的事。
陳師傅表示,他知道的同行就有數百人,他們一共有400-500個酒罐車,“邛崍、貴州的基酒送古井,大邑的送北京牛欄山二鍋頭。往北京酒廠每天也是上萬噸的(基酒運輸)量,一天就要走10多輛酒精車,1車基酒勾3車酒精。”按此比例計算,北京的酒廠每天有15車以上的酒都勾兑的都是外地基酒,或者説每天至少4萬噸的產能都離不開外購。
“我們目的地不是固定的,新疆、東北、北京、江蘇這些地方換着跑。之前在茅台鎮遇到拉醬香酒的,每次20到30噸,我們跟他們比都不算啥。”
這次回來,陳師傅大概能休息半個月。“下個月開始拉新疆,伊力特酒廠,一年也是拉上萬噸量。”
“懂酒的人都知道基酒在四川。邛崍、瀘州、宜賓的天氣、水質、氣候適合烤基酒。”
2
外購基酒本質上是正常行為
以四川宜賓、瀘州和貴州遵義為頂點構成的三角形區域,被稱為“中國白酒黃金三角區”。地理環境、氣候優勢、水質優勢使這一片區的原酒產能高、品質好且產量穩定,這進一步吸引了酒行業的人才,使這片地區同樣具備了人才優勢。
(圖源百度百科)
“山東、江蘇乃至全國都到四川買基酒,因為四川地區基酒產量大、質量好。你説的古井貢酒是安徽的品牌,安徽的酒廠基本都缺酒,而大酒廠最看重的是質量穩定,能為他們提供大量且質量穩定基酒的只有四川。”業內人士劉月(化名)稱,“安徽可能有一些小酒廠產出的品質也很好,但是產能不夠。”
劉月進一步表示,在他自己還在做酒行業記者的時候古井貢酒、洋河等品牌從四川拉基酒就曾經被曝光,只是現在洋河產能上來了,就不太需要了。古井貢酒的產能沒跟上,所以依然需要外購。
業內人士王宗(化名)更瞭解醬香酒,但他向陸玖財經表示,之前經常聽同行説洋河從周邊的小作坊、小酒廠收酒,“喝酒的人評論天之藍、海之藍一定是酒精勾兑酒,只有夢之藍是純糧酒。包括瀘州老窖也需要收購小酒廠的酒。”
不過,對外購基酒現象的評論上,劉月和王宗表達了不同觀點。王宗認為,洋河、古井貢都是區域性白酒的代表,如果從別的地方買酒再灌裝,就失去了區域性名酒的意義。比如古井貢原來都是上供的酒,現在從四川拉基酒再灌裝就不合理,亦對不起“八大名酒”的身份。
也就是説,古井貢酒外採基酒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宣傳用語沒有注意好措辭,就變成了有欺詐嫌疑。
劉月從全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外購基酒是“正常社會分工的體現”,無可厚非。“我個人理解這是一種社會分工,比如四川是適合和擅長規模化生產原酒的,但市場化運作沒那麼容易,而江蘇、安徽的一些公司就是擅長做營銷,這種社會分工很正常,只是消費者認為酒廠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自己的。其實酒企自己生產一部分再外拓一部分是很合理的。”
劉月還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説,酒的品質高且穩定應該最重要,基酒是哪裏來的沒太大關係。
兩位業內人士都認為,古井貢酒這次又“中招”,依然不會有太大影響。“自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有限的,消費者不一定看得到,看到了也未必往心裏去。”
外購基酒的最終原因,是品牌自建廠的能力不足以支持他們的銷售增長。對於酒企來説,自建產能、窖池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最穩妥,但是自建的前期投入高、投產週期廠,基本要等三五年之後才能有成效。
第二種方法是收購一些小酒廠,直接將其產能納入自己公司旗下。不過,買酒廠和買基酒相比,一次性成本投入和長期管理成本投入都比較大。“而且也省不了多少錢,現在國內從一個酒廠賣酒到另一個酒廠是有消費税的,不管是自己的酒廠還是別人的酒廠,所以買不買其實沒什麼差別。”劉月解釋道。
王宗進一步詳細解釋了用人成本的影響:“還是以醬香酒為例啊,茅台酒廠的工人待遇都是很高的,而且都是全職。小酒廠都是烤酒的時候人聚起來,發酵前就放假了,相當於靈活用工。對酒企來説,收購酒的成本低於養人的成本。”
03
一份必須遮遮掩掩的財報
在《古井貢的基酒之謎》一文中作者提出:“古井貢酒在2005-2019年間從未披露過基酒產能。”在翻閲了古井貢酒、金種子酒、口子窖、洋河、今世緣這5家徽酒、蘇酒上市企業後陸玖財經發現,不披露產能不是古井貢酒一家的問題,各家在財報中都對產能諱莫如深。
雪球網友春風沉醉的夜在《洋河基酒產能全面梳理》中同樣詳細計算了洋河產能情況,最終得出結論“公司自身產能能滿足白酒的生產和銷售需要,沒有對外採購基酒或成品酒。”
不過他在開篇就提到:“有些資料無論是官方的各種報告還是度娘谷哥無覓蹤跡。等我反向去找資料的原始出處驗證的時候,真是眾裏尋他千百度,有如大海撈針。具體的過程是先將上市以來所有的公告粗讀一遍,挑出與產能相關的。然後精讀相關公告和可研報告,同時對比同年年報的在建工程,瞭解每個工程的詳細資料。最後將相關產能進行彙總。”這同樣證明了各家酒企的基酒產能都成謎。
看來,產能是酒企“不能説的秘密”。
至於文中還提到的“徽酒普遍過度營銷”,從各家財報中似乎得到了證實。上述5家從2015年2020年第三季度的營銷費用率如下圖,古井貢酒、金種子酒兩個徽酒企業的營銷費用率顯著高於別家。
那麼古井貢酒的高營銷費用有沒有成效?我們把古井貢酒與蘇酒的零頭企業洋河經行簡單對比,從圖中可知,從2018年開始,古井貢酒的營收同比增速基本始終高於洋河。粗略對比,古井貢酒的“付出”還是看得到回報。
04
消費者買的是品牌而不是酒
在與業內人士交流的過程中,陸玖財經出現最多的想法是:以後再也無法直視大牌非龍頭款酒了。買便宜酒對產品本身預期可能不高,大牌為了保名聲,自己的產能都用在龍頭款身上,至於大牌售價中等的非龍頭款酒,很有可能花錢買的只是“品牌”,是勾調能力。
穩定的品控和勾調能力是否值錢、值多少錢,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秤,但主觀的評判應該建立在客觀真實信息的基礎上。現在酒企刻意隱瞞了基酒產能的信息,利用信息不對稱對產品定價,對消費者來説實在有失公允。
陸玖財經關注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新品牌酒企是否有機會崛起。假設現在信息變得公開透明,消費者都知道品牌酒廠外購基酒,也知道原酒廠的名字,是否原有知名品牌市場將萎縮,空出來的市場將給原酒廠機會?業內人士均否認了這一猜想。
“所有做原酒的公司都想做自己的品牌。它們不是不想做,是做不了,因為市場運作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劉月説,“酒行業本來就是神仙打架,這個品牌不行了那個品牌就佔領了,但原酒廠很難。酒行業的認知壁壘非常高,原酒廠酒企行業內的人都知道,消費者不知道。打廣告只能説‘我們就是做原酒的’,但是消費者得認,得相信,這個廣告成本和營銷成本是很高的。”
至於在今年成都糖酒會上,陸玖財經看到打出“無名的酒廠,有名的酒水”的原酒廠試圖創建自己的品牌,劉月笑稱:“你過三五年再看,看它能發展成什麼樣再説,反正我不是很看好,因為之前也有先例。”
看來,短期內消費者沒有希望看到原酒廠自建新品牌銷售物美價廉的終端產品了。
劉月最後總結道:“產能不夠對投資者來説是好事,説明市場在增長嘛。因為中國缺的不是原酒產能而是品牌,因為品牌不是錢能砸出來的,但原酒產能是能砸出來的。”
上市公司信息越來越透明,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有望慢慢消失。當信息基本對稱後,酒行業的品牌壁壘還會像現在這麼高嗎?消費者還願意為了品牌出這麼高溢價嗎?未必見得。
不信的話,哪個酒企敢向媒體公開承認自己外購基酒,看看市場會有什麼反應?
真相無法揭露,只能接近
作者 : 雨晴 編輯 : 天宇 排版:秋刀魚
出品|陸玖財經·北京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