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基金要長期投資 為什麼做到的人並不多?

  堅持“長期投資”這條原則被説得很多,但還是有不少投資者對這種理念表示懷疑:“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持有,結果不賺反而虧錢了”。

  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説,要想在正確的道路上去堅持長期投資,真的很難。我們該如何正確地走好長期投資這條路呢?

  為什麼要長期投資?

  持有一隻基金的時間越長,獲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2010—2020年期間,上證綜指在經歷一輪牛市後漲漲跌跌回到起點,10年累計下跌6.93%……反觀基金取得了非常優異的超額收益——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漲100.65%,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漲84.17%,遠遠碾壓大盤。

  第一,頻繁擇時不可行。觀測大盤和權益基金歷年表現可以發現,不同自然年份基金的整體表現差別很大,如果從更短的時間維度來看,市場的隨機性會被進一步放大,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預測市場。

  第二,長期投資的受益確定性更高。據統計,A股整體ROE近年來雖然有所下滑,但始終保持在8%以上水平,是不錯的長期投資標的。

  滬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稱,在一個正常發展的權益市場,每一輪週期的價值中樞都會顯著高於上一輪,所以,在持有8年以上週期(即經歷完整的兩個週期之後進入第三個及以上的週期)時,“回報效率”開始創出新高,並一路上行,最終實現權益市場長期的均值回報率。在A股市場,長期回報率可以高達15%左右。

  投資其實是一個比拼耐力的漫長過程,越心急往往越容易震盪出局。短期非理性博弈並不能讓大家感受到投資的真諦,投資者還是需要儘可能地樹立長期持有的理財理念。

  怎樣才能做到?

  很多投資者都十分認可“長期投資”理念,但是做到的卻不多。比如,A股市場不乏一些長期牛股,投資者可隨時參與。但是,真正從這些長期牛股身上賺到錢的投資者卻不多——要麼猶豫錯過機會,要麼就是“拿不住”。

  第一,找一名長期主義的基金經理

  相較專業投資者,普通人更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想做到長期投資,比較好的選擇是將資金給受過專業訓練、秉承長期投資理念的基金經理。

  作為基金持有人,如果打算長期持有某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首先應該認同其投資理念。比如投資應該賺什麼樣的錢?是股票價格隨機波動的價差收益,還是分享所投資公司成長的收益?在不同的投資理念下,基金經理的投資決策也會有所不同。

  對於長期投資來説,公司基本面和股價的長期表現將更為重要,如果你對此認同,就不妨選一位有着相同投資理念的基金經理。

  第二,檢驗長期主義投資者的投資效果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基民,買基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賺錢。相信不少人心中的OS都是:長期主義雖然好,但能賺錢才是真的好。所以,想要説服基友們當一名長期主義者,還得拿出真正的利器:投資收益。

  認同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還需檢驗在這一理念下的投資業績能否可持續,是否經得起市場的長期考驗。在價值投資者看來,持有一家好公司,公司盈利的持續成長最終將驅動股價長期上漲,因此不必太在意短期市場波動,但長期來看能獲得較可觀的回報。

  那麼這裏的長期究竟是多長呢?如果是高達30%的年化收益,收益率增長100%也需要3年之久。那是否可以説明,長期並非兩年三載,起碼也得是四年五載。

  從制定投資目標的角度來看,一般會將實現週期為3年以下的投資目標定義為短期投資,3—5年實現週期的投資目標可以定義為中期投資;實現週期為5年以上的投資目標定義為長期投資。

  而一些專業機構在對基金歷史業績做出評價時,會將3年以下定義為短期表現;將3——5年定義為中期表現;將10年以上定義為長期表現。

  也就是説,長期投資中的“長期”,起碼是5年及以上的投資期限

  所以,在作出期投資決策時,可以根據自己既定的投資目標,如10%、50%、100%、200%……再結合自己的投資水平如擇基、擇時、調倉等等,對長期做出正確的判斷。

  審視完基金經理和投資業績,如果投資者還拿不準,不妨看看“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這一指標。一般來説,機構投資者更注重中長期收益,以長線投資為主,在選擇基金時,更偏好風格清晰、回報穩健的產品。

  第三,設置最短持有期,管住頻繁交易的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像一開始説的,很多投資者不是不知道長期投資的好,也不是沒遇到過長期投資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但就是敗在拿不住。

  有一組數據顯示,單隻基金持有時間1-3年的盈利概率在76%以上,而持有時間少於3個月的盈利概率僅有46%;且持有時間拉長,獲得高收益的概率上升。所以普通人想煉成長期主義的投資者,還需要自己設限“入坑”,管住頻繁交易的手。

  在具體選擇基金時,可以重點從基金合約、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等三個緯度進行優選,重點選擇合約靈活、基金經理經驗豐富、風格多樣、業績優異、業績回撤小,基金公司團隊實力強的基金。

  長期投資一定不會虧嗎?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期持有的的人都是成功的,發生這種虧損的情況,往往是陷入了“長期投資”的誤區:

  1、買入時的點位太高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對於一次性投資而言,進場時的點位基本相當於買入的成本。如果進場點位過高,成本就過高,那後續賺取收益的空間自然就較小,甚至有很大可能會虧損。

  測算在4000點以上的任一日買入股票型基金總指數,且持有不同期限的收益情況,可發現一直持有到第7年,都是虧損狀態;直到持有第8年,投資收益才會翻紅。

  2、盲目長期持有

  許多人誤以為,基金長期投資就是要一直持有,堅決不能賣出。但其實,長期投資更應該理解為動態的長期持有,需要在投資過程中時常檢視手中基金的情況,並據此進行優化調整,該止盈止盈、該止損止損,而不是一顆樹上吊到老死。

  過往A股市場“牛短熊長”是常態,如果買入基金後不做後期管理,收益有可能如同過山車一樣,逛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但如果能在市場極為火熱時,進行一定的止盈操作,整體盈利情況大概率能有明顯的提升。而且從近十幾年的市場來看,需要做止盈的時點並不多,只有2008年和2015年兩次瘋狂大牛市時,需要進行相應操作,其他的時點一般都不用太過操心。

  另外,如果不幸買到了品質較差的基金,即使長期持有意義也不大,最後仍然有很大可能會持續虧損。與其拿着不動、期待其逆風翻盤,還不如及時止損,儘早更換一隻綜合實力較強的基金,指望它幫你回本和創造超額收益。

  一般來説,對於長期業績表現優秀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更加適合長期持有。

  基金投資絕不是買入並僵化地長期持有。我們的基金投資組合裏,股基都是在根據市場的狀況,做有效調整,才最終獲得比市場更高的收益。

  想要投資效益最大化,不是放着不動,而是要制定合理的長期投資策略,根據後續市場情況調整倉位,比如市場估值過高、泡沫化,降低倉位;市場估值迴歸合理,提升倉位。

  不管怎樣,購買基金後,小心陷入長期投資的誤區,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基金組合。可以適度的以季度為中期,月度為短期的基金策略調整。

  沒有永遠的策略,只有根據市場及時調整,敬畏市場。以長期持有的心態進行投資,在適當的情況下落袋為安。

  最後,我們應該努力去克服人性的恐懼和貪婪,避免追漲殺跌。進行長期投資,不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經歷波峯和波谷,剩下的交給時間,只要方向正確,複利效應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回報。

  (文章整理自財富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49 字。

轉載請註明: 都説基金要長期投資 為什麼做到的人並不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