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銀行激戰正酣 為成本放棄標準是否值得?
“一季度手機端獲客增長468%。”近日,上海華瑞銀行科技部總經理葉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該行通過推動核心業務系統加速向雲架構轉型後的業務新變化。
華瑞銀行的個案,是一些中小銀行、保險機構、支付機構正加速上雲,積極擁抱第三方雲服務廠商的縮影;而疫情給銀行數字化摁下快進鍵,無接觸式金融的出現,更進一步加快了兩者的合作節奏。
賓客如“雲”
單季超4倍
“2020年一季度,華瑞新移動銀行獲客提升了468%,金融科技助力業務發展的實效性逐步顯現。”近日,上海華瑞銀行科技部總經理葉寧接受記者採訪,並透露一個新變化:該行通過推動核心業務系統加速向雲架構轉型,系統開發週期縮短30%以上,同時大幅縮短系統環境準備和資源擴容週期,有效提升業務響應時間。
2019年年初,華瑞銀行與阿里雲開始接洽,到了當年底,華瑞銀行基於阿里雲“飛天”雲計算操作系統、金融分佈式架構SOFAStack、mPaaS移動開發平台和大數據風控平台等金融科技技術,構建了“祥雲“專屬金融雲平台,支撐起該行手機銀行、營銷系統、反欺詐系統、貸款核算等業務系統運行。
從概念走進現實,過去三年來,國產雲服務商無論是業務規模還是入局者數量,都在不斷增長。2019年,阿里雲營業收入首次超過400億元大關,騰訊雲也首次邁過百億元,全年營收超過170億元、增速87%,約佔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總收入的17%。
在這個過程中,第三方雲服務商裏的公共政務行業、金融行業雲業務更是其收入增量的兩大重要支柱。對於銀行來説,在選擇雲供應商時,最看重後者的哪些指標?
“中國絕大部分雲廠商都是在開源的基礎上做一些定製開發應用。”葉寧及其專家團隊從調研情況分析,“當前市場上,SaaS層面涉及到刷臉、認證等差異並不大,相對來説比較好選擇,最重要的因素在PaaS層面。”
在上阿里雲的過程中,華瑞銀行首先要解決的短期目標是移動銀行的升級,將原有的架構笨重的APP變輕,並升級為一個專業化的自營渠道。“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面臨的就是要研發一個專業化的移動銀行產品,其次是研發架構要自建還是採用專業化組件,如果自建,有多少能力和資金投入?”葉寧介紹,選擇mPaaS研發組件後,底層技術基礎問題解決,開發效率得到保障,用户端的感受是使用更加流暢。
葉寧表示,在APP升級之後,“為線上業務的展業提供高頻化的交易或者小額高頻交易的平台”會被列入考慮,隨着技術基礎難題解決,從科技的合作延伸到生態資源的共享會成為可能,並且“逐漸發展到場景、客户合作這方面。”
降成本定標準
只有“雲”知道
一些中小銀行、保險機構、支付機構擁抱第三方雲廠商的速度正在加快。
“一個資產規模400億元的銀行,手機銀行每年維護成本少則三、四百萬元,多則六、七百萬元,通過mPaaS一次性解決的話大概花費四、五百萬元。”一位民營銀行業人士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採購第三方雲廠商服務的效益產出,從成本來看是“值得的”。
雲本身是降成本,正成為金融科技人士的共識。
“現在説online,實際上對於系統來講,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公有云上,差別已經不大了。”恆生電子首席架構師章樂焱向記者分析,在近期恆生電子推出的雲原生統一運維平台上,與傳統運維關注高可用、連續性、隔離性、容量預留、精細化、人工化不同,雲原生運維更看重敏捷性、彈性擴展、經濟性、容量共享、自動化和服務化。
“我們説的雲原生不是隻有公有云,我們還可以幫助行業搭建行業雲,因為現在金融機構‘家裏’機房規模也很大了,足夠他把私有云搞起來。雲本身還是降低成本的。”章樂焱認為,“所謂雲原生,我的理解就是隻要把業務系統做好了,原來擁有很多服務器、很多人的事就不用想了,這是雲原生一直在追求的東西。”
針對雲服務商在開放銀行加速過程中的角色擔當時,葉寧認為是“公路”。“傳統銀行把一個網點開在小區門口就方便小區老年人、住户存錢,開在商場就方便購物。進入線上金融、互聯網金融,就必須把銀行網點開在一個信息高速公路旁邊。”他認為,能擁有流量入口、資源和綜合研發能力的雲服務商平台,就是新一代信息化高速公路。
雲計算屬於重資金、重資產、需要不斷投入的行業,對於中小金融機構而言,選擇鏈入其中,好處很明顯——可以減少低效的重複建設。
“華瑞不想做農民也不想做養殖户,我們就想在超市裏把已經加工好的半成品拿過來做符合自己口味的菜。”葉寧的理解是,“比如做菜,有人説我自己種、自己養豬自己榨油,什麼都自己做,但更多人就是買回家自己一炒就可以了。做一個好的廚師、好的農民很好,但是每一個家庭主婦沒必要把這些都做了,而是做符合家人口味的菜式,一加工就好了。”
技術開發架構標準化,是葉寧在談及選擇與第三方雲服務商合作時反覆提及的原因。不過,問題也來了,對於中小金融機構而言,他們一旦選擇了第三方雲廠商的服務,也即選擇了後者的標準。而這一標準由誰定,將意味着誰來主導遊戲規則。
風起“雲”湧
金融爭鋒
當前的雲計算巨頭爭霸賽,內有阿里、騰訊、百度、華為、金山等巨頭,外有AWS(亞馬遜)、谷歌、微軟。
調研機構Canalys近期發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共雲服務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繼續排名第一,市場份額上漲至46.4%;第二為騰訊雲,市場份額18%;百度雲排名第三,份額為8.8%。IDC《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中,截至2019Q3,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是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中國電信天翼雲和AWS,此外,百度雲、京東雲正在發力,獨立雲服務商浪潮雲、UCloud、青雲等也都有各自資源優勢。
記者注意到,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國內雲計算服務商多在開源基礎上定製化開發應用,這也意味着,各大雲服務廠商早期的一些產品特色,和母集團的資源協同密切相關。不過,在日益激烈的雲服務市場中,它們的產品和業務側重點正在趨同。
數月前登陸美股的金山雲,在成立之初應用場景合作商主要來自兩個行業——視頻和遊戲,從2018年開始金山雲重點聚焦金融、政務行業,2019年第二季度,金山雲政府業務同比增長近5倍,金融行業業務激增超10倍。記者從金山雲方面人士處獲悉,在當前銀行領域,公司已與建設銀行、眾邦銀行落地了大數據雲平台方案。
在金融雲與具體行業合作數量的分佈上,又以銀行機構案例相對較多。“銀行數字化轉型啓動相對較早,另外目前保險、證券行業的進展也比較迅速。”騰訊金融雲相關負責人分析。據其透露,在騰訊金融雲當前合作的金融機構中,包括150多家銀行以及數十家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5月18日,騰訊雲與中國銀聯達成合作“銀聯雲”項目、金額達3.86億元,也是金融雲市場首次拓向支付類機構收穫的最大單項目。阿里雲方面的情況類似,合作金融機構有上百家銀行及半數的保險公司與證券公司。
值得提及的是,各家雲廠商輸出的產品方案差異化也在縮小。記者從某機構處獲悉,無論是騰訊金融雲“1+4+5”總體架構解決方案,還是京東數科方面的金融雲產品方案,都提到了在基礎能力之上的區塊鏈中台、業務中台、數據中台、AI中台,以及覆蓋金融業務場景的用户連接平台、開放金融平台,以及金融營銷、風控和運營平台,強調雲產品能為金融機構提供從底層架構到上層應用的全場景金融科技能力。
毫無疑問,金融雲市場日益激烈的充分競爭,必將促使雲服務商更快進行技術解決方案的創新迭代,也不難想象,這將加速拓展雲服務商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銀行全部業務遷移沒有那麼快、週期可能相對較長。”華北一家頭部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事業部技術總經理向記者表示,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數據庫迭代,“在未來,可能五年左右的時間,金融分佈式數據庫會替換傳統數據庫,這是個必然趨勢。”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