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低風險”理財也有風險

北京市民馬女士5月初花2萬元購買了某股份制銀行的一款淨值型理財產品,評級為“較低風險”。但一個半月過去,她驚訝地發現,該產品不但沒有盈利,反而顯示虧損了19.98元。

“我購買的是較低風險產品,出現虧損真是出乎意料。”馬女士説。

近日,與該產品同為較低風險評級的多個理財產品出現虧本現象,給用“保本心態”購買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上了一課”。

從產品説明書來看,這幾款虧本的理財產品對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比例均超過80%,本應較為穩健,為何會出現負收益?

“近兩週來,債券市場調整超出預期。”一位股份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表示,此類負收益理財產品或掛鈎了一定比例債券,因此收益率受到了債市波動的影響。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5月份以來,債券價格下行明顯,部分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銀行理財產品受到較大影響,出現了浮虧。同時,公募基金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如債券型基金也出現了回撤。

事實上,負收益的出現並不突然,今年以來多類理財產品收益都在持續下跌。

4月6日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6月3日跌破1.5%……今年以來,餘額寶從年初2.4%左右的收益率一路下行,目前收益率徘徊在1.4%左右。餘額寶不是個例,今年2月中旬以來,“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整體持續下跌。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6月1日至7日,“寶寶類”理財產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至1.55%。

銀行理財產品方面,今年前4個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逐月下跌。5月上旬理財產品延續前幾個月的下行趨勢,中下旬以來持續小幅反彈,5月平均收益率為3.9%,環比僅上漲1個基點。

除理財產品外,近期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也有所下跌。春節前後,很多股份制銀行結構性存款實際收益率還在接近4%的水平,目前很多銀行已經降至3.5%左右甚至更低。

專家認為,理財產品收益率與市場流動性水平有關,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使得市場資金成本有所下降,影響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此外,目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大類資產價格總體下降,也使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下降。

董希淼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之所以引發較多討論和關注,一是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投資風格總體較為保守,偏好穩健型產品,心理準備不足;二是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處於隱性的剛性兑付之下,較少出現虧損現象,即使虧損往往也剛性兑付。

而資管新規的出台打破了這種剛性兑付。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兑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兑付。

與此同時,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也提示,短期賬面的負收益並不代表實際的負收益,對於長期理財產品,投資者不必過度關注產品的短期淨值波動。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淨值型理財產品淨值波動、階段性下降屬正常現象。理財子公司配置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淨值波動會更大,只不過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期限較長,產品未到期或未到開放期之前投資者往往沒有察覺到產品淨值波動,實際上在此期間產品淨值在不斷漲跌起伏。

專家表示,投資者應充分考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理性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投資能力的理財產品,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金融機構要加強信息披露,全面、及時、準確披露理財產品相關信息。總之,要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據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記者張千千)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22日 10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8 字。

轉載請註明: “較低風險”理財也有風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