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七年前在工商銀行購買的金塊出現鏽跡。該網友同時表示,與銀行聯繫之後,銀行方面稱可對金塊進行回收,但需要收取600 元手續費。
不僅是工行,銀行購買金條“生鏽”的現象在近幾年頻頻出現。2016年,深圳市民反映,自2011年開始,連續幾年在深圳農業銀行海王支行購買“生肖金”,5年後竟發現幾塊生肖金“生鏽”了,去問農行,答覆是真貨。
銀行能回收還屬於比較好的情況,而有時候,銀行則表示不能予以回購。四川的梁先生於2013年在北京工作時,購買了中行的一根“中銀吉祥金條”,重量100g,而到2019年,梁先生髮現金條出現“生鏽”的跡象,在向四川的中行申請回購時,銀行回覆,由於金條的外層塑料包裝袋拆開了,因此不符合回購條件,不能予以回購。
金條為何會“生鏽”?
正常現象,出紅斑概率約5%以內
據瞭解,在銀行購買的金條、金塊都是純金製品,這樣的黃金製品純度非常高,非金物質含量只有不到萬分之一,黃金本身相當穩定,通常不會變色,那為什麼會有“生鏽”的現象呢?
其實,早在2012年,工行就曾回應過金條摻假的問題,稱黃金“生鏽”就是變色現象。高純度金不易生鏽,但遇到硫化物、汞和鉛等會有變色現象。
一位現代金銀器權威人士分析認為,黃金的生鏽,源於工藝與品質。黃金的純度越高,出現色斑的可能性越大。18k金因為結構穩定,成分比例比較好,反而不容易生鏽。
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兼首席黃金分析師朱志剛也解釋,黃金不會生鏽,但純度較高的金幣、生肖金會出現紅斑現象可能是因為金條、金幣都是由模具壓鑄而成,金的表面會附上一些其他金屬離子,在衝壓成型過程中需要經過“酸洗”處理,將異質點腐蝕成為顯微孔洞,然後再將酸液沖洗掉,如果清洗不夠徹底,孔洞中殘留雜質及酸液,則容易形成電化學腐蝕形成色斑。
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深圳)的技術負責人表示,雖然純黃金出現紅斑這樣的現象並不罕見,不過概率仍相對較低。朱志剛説,黃金收藏品中,出現紅斑的概率大概在5%以內,不過出現紅斑並不影響黃金的質量,消費者不必為此太緊張。
投資金條靠譜嗎?
不建議買實物黃金
所謂“盛世珠寶,亂世黃金”,當下雖非亂世,但疫情在全球肆虐,再加之股市震盪、理財產品收益下跌,金價一路走高。不少人認為,黃金就是“硬通貨”,購買金條彷彿是最穩妥的投資方式。
其實,投資實物黃金也是有風險的,首先,在銀行購買黃金要考慮回購,目前銀行只回購自有品牌的黃金,其他銀行的黃金或者其他品牌的黃金,銀行是拒絕回收的。
其次,回購時,必須具備銀行購買的憑證,包括髮票、鑑定證書、防偽標識和回購證書。
再次,銀行一般還會規定回購的金條需不拆塑封、包裝完好、黃金無劃痕,編號需一致等。
最後,銀行回收黃金都有自己的標準,包括收取檢測費、手續費等等。另外,黃金的價格其實波動非常大,它既是一種避險資產,也是一種風險資產,銀行是以回購當天的上金所黃金現貨價格為基準進行回購,且可能還會有部分下浮。
中國財富也要提醒各位投資者,在銀行購買黃金時,切記要看清銀行的回購條款,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只要是黃金就不怕兑現不了,投資者也可以拿到金店去兑現,但金店回收的價格會相對比較便宜,還會收取手續費。同時,自己有黃金也可以加工成各種黃金首飾之類,但一旦加工為首飾,就變成了“時尚消費品”,和絕大多數商品一樣,黃金首飾也會面臨着過時和貶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