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近年來,隨着消費電子、家用電器、汽車電子等下游行業的需求愈加多樣化,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日益加快,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而電源管理芯片作為集成電路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市場需求也持續增長,相關廠商也因此發展迅速,並陸續登陸資本市場,近兩年已有芯朋微、思瑞浦、晶豐明源、明微電子等廠商成功上市。而同樣以電源管理芯片業務為主的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龍技術)也開啓上市之路,其科創板IPO已獲得問詢。
不過,據筆者查詢發現,芯龍技術實控人持股比例較高,其存在內控不規範的問題。同時,在公司正處於擴張期需要大量資金的背景下,其卻先行“慷慨”現金分紅8500萬元,再募資補充流動資金6200萬元的行為,被市場質疑其存在“圈錢”的行為。
實控人持股高達93%
資料顯示,芯龍技術成立於2012年,由自然人李瑞平、杜巖、常曉輝共同出資設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李瑞平認繳資本450萬元,持股比例為45%;杜巖認繳資本300萬元,持股比例為30%;常曉輝認繳資本250萬元,持股比例為25%。
在經過兩次增資之後,李瑞平、杜巖、常曉輝持有芯龍技術股份的比例分別為41.90%、27.93%、23.28%,三個人合計直接持有芯龍技術的股份為93.11%。
值得提及的是,李瑞平、杜巖、常曉輝三個人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該協議有效期自2018年1月31日起生效至芯龍技術上市後滿36個月止。同時,李瑞平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杜巖任公司董事,是芯龍技術重要管理人員,對公司經營決策、人事任免、財務管理均有重大影響。
如此高的持股比例對於一家股份制公司而言,很難排除實控人利用絕對控股權進行一些不利中小股東權益的事項發生的可能性。
事實上,上述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報告期內,芯龍技術存在使用公司董事杜巖個人卡代為理財、支付員工勞務報酬、代收處理廢品收入的情況,直到2020 年 12 月才終止使用個人卡並與杜巖結清所有款項。
具體來看,2018年度,芯龍技術委託杜巖購買開放式理財產品形成其他應收款餘額1720萬元,同時委託杜巖代為支付員工薪酬31.20萬元,且由杜巖代收廢品處置收入2.87萬元。2019年、2020年,公司委託杜巖代為支付員工薪酬分別為35.10萬元、17.40 萬元,直到2020年年底才結清杜巖代付款項。
在A股市場上,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或內部交易進行利益輸送,實控人違規擔保致上市公司陷入經營困難等的案例屢見不鮮,而這些案例發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與公司實際控制人濫用控制權有關。
一直以來,大股東持股比例過高倍受爭議。它與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董事會恐成“一言堂”的擔憂聯繫在一起,成為部分公司上市的攔路虎。
IPO前夕大筆分紅
目前來看,芯龍技術實控人持股比例較高,除了內控不規範問題之外,其還存在IPO前夕大舉分紅,上市後又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做法,讓業內對其募投項目的必要性產生懷疑。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12月,芯龍技術進行現金分紅2500萬元,而其當年的淨利潤僅為2802.36萬元,分紅金額佔淨利潤的比例為89.21%,也就是説當年近9成的淨利潤被瓜分了。
事實上,芯龍技術並非只有這一次分紅,2020年10月份,芯龍技術再次大手筆現金分紅,這次分紅金額為6000萬元。據筆者查詢發現,芯龍技術是2020年12月進行上市輔導備案登記,也就是其在IPO前夕進行了大額度的現金分紅,而這個金額超過當年的淨利潤(2020年的淨利潤為4316.7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芯龍技術股權高度集中,這就意味着其8500萬元現金分紅大部分都落入了實控人的囊中。截至本招股書籤署之日,李瑞平、杜巖、常曉輝三個人直接持有芯龍技術93.11%。也就是説在8500萬元的分紅中,上述實控人直接拿走了7914萬元。尤其是在公司尚處於擴張期需要大量資金的背景下,芯龍技術卻先行“慷慨”現金分紅是容易遭到市場質疑。
而在大手筆分紅之後,芯龍技術卻募資“補血”。招股書顯示,芯龍技術此次IPO擬募資2.63億元,卻將其中62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業內人士指出,芯龍技術這種前手大舉分紅,後手就上市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圈錢”行為,讓人懷疑其募投項目的合理性。
而對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芯龍技術稱,公司擴張較快,對營運資金的需求持續增加。未來,隨着公司知名度的進一步提升及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公司的銷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營運資金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補充一定規模的流動資金可以保證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整體來看,芯龍技術實控人持股比例超過90%,容易存在“一言堂”的局面,將成為公司內控的隱患。同時,在公司現金不充足的情況下,實控人卻在上市前夕忙着分紅,如此管理方式之下,公司未來發展難免令人擔憂。(校對/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