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領駿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預計明年獲得億元級訂單

文 | 李安琪

編輯 | 蘇建勳

36氪獲悉,近日自動駕駛企業領駿科技宣佈已於今年一月份完成了數千萬元Pre A+輪次融資,本輪融資由某物流集團戰略投資、領創資本參與投資、老股東臻忻資本追加投資。

據瞭解,本輪融資將用於技術團隊規模化擴充,及推進自動駕駛客運和貨運商業化進程。

此前,領駿科技曾於2021年9月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次融資。更早之前,2021年4月,領駿科技完成由贛州金融控股集團和贛州經開區工發集團投資的戰略輪次融資。這是該公司在12個月內連續獲得的第三筆融資,目前A輪融資也正在進行中。

領駿科技成立於2016年,CEO兼創始人楊文利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碩,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後擔任美國西部數據首席架構師、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資深研發工程師、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首席架構師。

公司成立之初,與其他L4級自動駕駛公司一樣,領駿科技也瞄準了開放道路的自動駕駛乘用車領域。不過,自動駕駛乘用車領域的商業化進展並不如想象中順利,2021年國際頭部玩家谷歌Waymo高層接連出走,其估值也從前幾年的1800億美元跌至300億美元。

領駿科技CEO楊文利告訴36氪: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聚焦於技術研發,商業規模落地方面確實沒有太多拓展。主要原因是,過去幾年自動駕駛產業(包括線控底盤、激光雷達等技術)還沒發展成熟到可以大規模落地階段。每台車大概要花費兩三百萬人民幣,如果規模快速部署,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無效研發和無效投入成本。

“前幾年能夠看到的行業頭部公司,只是資本的頭部。但真正的頭部不是看花了多少錢,而是看能不能賺錢。也就是説,要看公司的市場佔有率、滲透率達到多少。目前來看,頭部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微乎其微,大家剛剛開始商業化,基本在同一起跑線上。”楊文利説道。

隨着過去兩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政府部門相繼出台利好政策的環境下,領駿科技認為從2021年開始,自動駕駛部分細分賽道將迎來一定規模的商業化落地。

36氪首發|領駿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預計明年獲得億元級訂單

圖源:領駿科技

楊文利告訴36氪,去年下半年,領駿科技已經完成戰略轉型,選擇了商業化場景更明確的自動駕駛巴士和城市物流領域。

楊文利坦言,戰略轉型的方向選擇過程是比較難的。2019-2020年間,楊文利帶着團隊考察了自動駕駛落地九大場景:下過礦山,去過港口,也考察過環衞公司,並與業內人士進行了大量交流。

對於場景的選擇,領駿科技遵循一個原則:新場景的落地與原本乘用車的技術複用度足夠高,但要比自動駕駛乘用車更容易落地。而自動駕駛巴士和城市支線物流兩大領域,則剛好滿足這一原則。

場景確定後,領駿科技的商業模式也隨之清晰。據瞭解,目前領駿科技在自動駕駛巴士和城市物流領域的商業路徑主要有三條:

第一,作為運營主體提供載人和載貨運輸服務,覆蓋場景主要包括公交線路、班車接駁、專線特營(近距離市-縣、縣-村)、 封閉場景(園區、公園、高校等)、RoboBus(開發區、人口密度適宜城市、縣城) ,以及城配運輸的自動駕駛運貨;

第二,提供L4級別自動駕駛整體方案(交鑰匙工程),客户範圍包括公交集團、封閉場景(園區、公園、高校、醫院等)、物流公司、政府示範工程、示範項目接駁等;

第三,作為Tier1/Tier2提供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客户範圍有車廠,如金龍、東風、開沃、一汽、陝汽、吉利等,以及行業夥伴,包括地平線、黑芝麻、清智等。

楊文利告訴36氪:“自動駕駛巴士其實就是把乘用車的動態路線改成了一個固定路線,然後做一些車型適配工作,其運行速度也是城市道路的運行速度,所以複用度非常高,可以達到95%。”

2021年4月,領駿科技獲得贛州金融控股集團和贛州經開區工發集團的一筆融資之後,其巴士已經獲得贛州市政府開發區頒發自動駕駛汽車城市運營許可。

目前,領駿科技的自動駕駛巴士有兩種車型,包括無方向盤的園區巴士,以及在城市道路運營的智能網聯公交,年內兩種巴士的車輛規模可以達到60台。加上物流車型和已有的乘用車研發車型,總車隊規模在100台左右。

除贛州以外,接下來領駿科技的自動駕駛巴士還將在蘇州、南京、武漢、西安等城市落地。在盈利方面,“領駿科技今年預計有3000萬-5000萬營收,明年將獲得億元級訂單。”

同理,城市的支線物流路線一般也較為固定,從物流集散中心,到區域的倉庫。自動駕駛巴士的本質區別在於運人還是運貨。

楊文利表示,公司的終局還是希望成為自動駕駛行業皇冠上最閃耀的那顆明珠,自動駕駛巴士和城市物流業務做成熟以後,最終還會回到乘用車賽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9 字。

轉載請註明: 36氪首發|領駿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預計明年獲得億元級訂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