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國 | 應對氣候變化是門“好生意”

 

 

 

 

導讀

當前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意味着巨大商機。綠色金融已經進入主流商業領域,成為全球領先金融機構的優先事項。中國以其巨大的碳排放規模,以及領先的綠色金融和清潔技術,將在這一股“氣候商業”浪潮中佔據核心地位。

觀中國 | 應對氣候變化是門“好生意”

當前我們正迎來三十年一遇的技術創新熱潮,這次的重大機遇與氣候相關。從政府到企業,都正在一起尋求創新方法,以幫助世界實現碳中和轉型。

 

在世界各地,應對這一挑戰的政治意願正在不斷增強:中國和歐盟已成為綠色金融的領先者,中東、拉美和非洲也相繼跟進,美國總統拜登甚至將應對氣候變化上升為“國策”。

 

政府的政策、良好治理和監管架構都是政治意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制定成功的綠色金融框架及支持碳中和轉型十分必要。但我們都很清楚,這還不夠,我們需要調動私人資本。

 

好消息是,私人資本正在躍躍欲試,綠色金融已經從一種慈善活動轉變為一種主流商業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和越來越直觀的氣候災害表明了長期韌性的重要性。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氣候風險對金融穩定構成的巨大威脅。

 

世界各主要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和其它金融機構已將綠色轉型作為一個日益重要的優先事項,利用其平台的力量成為支持綠色轉型的倡導者。

 

簡而言之,應對氣候變化現已成為一門“好生意”。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2020年,為能源轉型投入的資金達到了創紀錄的5010億美元。

 

除了企業把淨零排放轉型發展作為自身優先考慮之外,我們還看到了自20世紀90年代技術熱潮以來從未見過的投資機會。

 

氣候投資不再只涉及可再生能源和基礎設施,而是正在向主流化發展。最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去年特斯拉股票飆升了740%,其市值現已超過老牌車企通用。

 

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新技術研發和商業化對我們實現碳中和至關重要,支持這些技術落地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確保生意不會變成衝突。我們已經看到,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領域競爭激烈。良性競爭是好的,可以推動成本下降,但如果是因為國家安全以外的原因,讓競爭限制了技術進步,將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客户的需求也在增加。去年年底,全球可持續基金的資產總額達1.65萬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29%,創歷史新高。

 

例如,大型美國私募股權公司德太投資正在推出一隻全球氣候基金,投資於技術和解決方案,以幫助綠色股權投資增加,平衡綠色債券的大幅增長。

 

貝萊德等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正在將可持續發展確定為重要優先事項,推動它們所持股的公司增加氣候信息披露,並利用它們自有的資金平台來鼓勵變革。

 

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浪潮。

 

中國將成為這一氣候商業熱潮的核心,這不僅是因為中國的碳排放規模創造了機會,還因為中國正在成為創新綠色金融和清潔技術的領導者。

 

以環境產品和服務為例,中國已開始向外國企業進一步開放。高盛最近的一項研究預計,這個行業的潛在市場價值高達16萬億美元,到2060年可創造多達4000萬個就業機會。這是一門好生意。

 

計劃於6月底啓動的中國碳交易市場也將創造新的機會。一旦如期啓動,儘管首批只納入發電行業,但其規模將達到中國碳排放量的45%及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4%。當水泥、電解鋁等其他八個重點排放行業被逐步納入後,中國碳市場將有可能覆蓋全球30%的碳排放量。

 

碳可能成為新的“貨幣”,而中國將可能掌握條款、標準的制定權和定價權。

 

因此,我們需要繼續這樣的討論,以便我們能夠了解一些可能出現的爆發點,並希望找到正確的架構,處理未來不可避免的分歧。

 

責編 | 劉夏 編輯 | 張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2 字。

轉載請註明: 觀中國 | 應對氣候變化是門“好生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