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成 仲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世界經濟遭受重創,驅使多國鼓勵製造業迴流,這也讓不時出現的“外資撤出中國論”再度甚囂塵上,近日,三星等企業的正常業務調整,似乎都成為網絡上外資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的證明。
但事實究竟如何?三星等企業是否真的在退出中國市場?跨國企業的在華投資和經營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三星在華佈局正“脱胎換骨”
對於三星這樣的大型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每一次業務調整都會引發種種解讀,“三星撤出中國”甚至“三星敗退”等言論不時出現,但很多分析卻忽視了三星在中國經歷的變革與升級。
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時,三星跟隨着中國“世界工廠”的發展腳步,在東部沿海地區投資建設一系列從事電子組裝加工的工廠,而這些曾經生產顯像管、DVD甚至VCR的工廠早已被時代所淘汰,也成為三星近年來重點優化調整的產業,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具備高精尖技術的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
熟悉三星與相關產業的觀察人士大多注意到,三星在華髮展已經體現出了非常明顯的轉型升級走向。在三星的投資佈局中,西安半導體存儲芯片項目是其產業升級的重要一環,也是三星在中國重大尖端產業投資的核心項目。自2012年以來,西安半導體存儲芯片一期項目始終以100億美元的投資額,保持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子信息行業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紀錄,也是陝西乃至西部地區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高新技術項目。2019年,三星追加80億美元投資建設半導體項目二期工程。今年3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二期工程第一階段項目產品順利下線,這批產品也代表了世界存儲芯片領域尖端製造技術。
同樣是在西安,2014年8月,中國第一家外資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三星SDI環新汽車動力電池項目在西安高新區開工建設。2015年項目正式量產之後,SDI一直持續生產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
目前,三星在華共有20餘家生產工廠,7個研發中心,近8萬名員工,4000餘名研發人員,重點聚焦於半導體、顯示、通信、軟件等高科技領域,老舊產能已經逐步淘汰,位於價值鏈高端的產業成為三星近年來投資佈局的重點。可以説,如今的三星在中國正經歷着一場“脱胎換骨”。
外資發展正出現深刻變化
作為一家已經在華深耕28年之久的外資企業,三星的變革也映射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發展方向的深刻變化。有分析指出,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業務調整轉型往往順應着中國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也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
連日來,三星關閉在蘇州最早期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工廠引發部分網絡負面解讀,但三星工廠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投資貿易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上半年新增的117個外資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佔比約75%。記者發現,這些新項目中跨國企業的研發基地、總部和服務業項目比比皆是,但少有勞動密集型項目的落户。
蘇州工業園內外企的變化更迭,顯示出中國國內產業升級與外企投資思路轉變之間的關係。當前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利用外資的結構也在調整、升級,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高的企業等已經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重點。
三星在天津的業務發展更加凸顯了這種關係,也更能看出這家跨國巨頭在華產業佈局的清晰轉型思路。天津是三星入華的最早落腳點,曾在這裏組裝生產小型數碼相機、攝像機等產品。但隨着中國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和三星在華投資重點的調整,三星開始淘汰不具優勢的產能,同時接連投資三星視界移動有限公司顯示屏生產線、三星電機汽車用MLCC、三星電池有限公司動力電池三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4億美元。其中三星視界移動3月中旬興建了全新OLED顯示屏生產線,為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提供屏幕,其首批新產品樣品已經生產完畢。
三星早期在華投資多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產業集羣帶等東部沿海地區。2012年後三星開始將投資重心向中西部拓展,通過向當地引入半導體存儲芯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高精尖產業,帶動當地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興起,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對於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產生積極效應。截至2019年底,三星在華累計投資超400億美元,近年來對高尖端產業投資近300億美元,佔總投資比重從2012年的13%一躍提升到72%,三星用行動證明了其對中國實體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信心和支持。
事實證明外企沒有“撤出中國”
三星等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轉型,意味着中國對世界高端製造業的吸引力正不斷加強。換言之,依賴廉價勞動力但缺乏市場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外資離開中國,更多的高端服務業和製造業進入中國,這“進進出出”之間正是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果,而非“外資撤出中國”的論據。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鼓勵外資更多投向高新技術產業,降低外資研發中心享受優惠政策門檻。近期徵求意見的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也進一步鼓勵外資參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投向生產性服務業,也進一步鼓勵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如此種種,都體現出中國正在引導外資將重點放在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趨勢的領域。商務部統計顯示,7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3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連續第4個月實現單月吸收外資正增長。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介紹,今年1至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期間1億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到資佔比68%。
與此同時,中國正推進“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也為外資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專家認為,國內循環的發展意味着中國市場潛力釋放,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內外兩個市場融合,既能讓外資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也能帶動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循環之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結構優化與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更強勁更可持續發展。
歸根結底,中國選擇什麼樣的外資,與外資是否依然選擇中國,都需要依靠事實來證明。以三星為代表的外資企業正在積極調整在華投資戰略,順應中國快速轉型升級的步伐,以期與中國發展同步,這或許就是這些問題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