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在央行網站的“政策研究”欄目發表了題為《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署名文章。孫國峯在文中指出,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是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必然要求。
孫國峯在文中表示,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包括優化的貨幣政策目標、創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和暢通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央行需要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不斷疏通傳導渠道,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將這三者形成有機的整體系統。
同時,孫國峯提出,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要堅持幣值穩定的最終目標、完善中介目標的錨定方式,及以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實現操作目標。在以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實現操作目標方面,要完善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有效實現操作目標。
從國際經驗看,央行實現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有兩類做法,一類做法是將市場利率作為操作目標,通過流動性調節引導市場利率在操作目標附近運行,另一類做法是將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作為央行政策利率,並以此為操作目標,從而將操作目標、政策利率和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合而為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第二類做法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和傳導效率的優勢顯現,逐漸成為主流。
孫國峯表示,我國央行通過政策利率體系影響市場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MLF利率基礎上按照市場化方式加點形成,再通過銀行運用LPR定價影響實際執行的貸款利率,共同形成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以此調節資金供求和資源配置,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中國央行青睞調節政策利率,這樣的操作目標更加有利於實現‘利率由市場決定,但可調控’。”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此表述並非意味着降息和降準會退出貨幣政策工具箱中。降息意味着政策利率調降,降準有助於直接調節銀行體系長期流動性,有時更能實現某些特定政策目標,具有創新特色的定向降準更加能夠提升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此外,孫國峯在文中還提出,用改革的辦法暢通貨幣政策傳導。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抓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打破利率的“地板”。
陶金表示,在LPR機制尚未推廣之前,銀行貸款利率受到傳統的貸款基準利率限制,部分銀行以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作為貸款定價的下限,低於下限的業務需要總行批准,儘管央行並未明確設定這一下限,這就為貸款利率設置了隱性的下限。而LPR機制推廣後,原來的貸款基準利率不具有實際約束力,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全部以LPR加點為定價模式,同時央行通過調節政策利率來影響LPR定價,靈活性要比原來的貸款基準利率明顯更高。通過推廣LPR定價基準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應用,最終使得信貸市場利率水平跟隨LPR上下波動,且再也沒有隱性下限。
回顧2020年,MLF利率經歷了兩次下調,2月17日,MLF利率由3.25%下調10個基點至3.15%,4月15日再次下調20個基點至2.19%。再看LPR報價,也經歷了兩次調整,2月份,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行10個基點和5個基點,分別由4.15%、4.8%降至4.05%、4.75%,4月份分別下行20個基點和10個基點至3.85%、4.65%。
“當前LPR定價的報價行的加點波動較小,導致每個月LPR的加點報價幾乎從未變過,未來可考慮優化報價加點機制,或者通過引入更多報價行等方式增加報價競爭,以更加體現市場化定價的特徵。”陶金認為。
本報記者 劉 琪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