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科技時代
市場研究諮詢公司Wikibon觀察到IaaS/PaaS超大規模雲服務領域出現了四個“A級”玩家:AWS、Azure、阿里巴巴和Alphabet,這四大巨頭具有可以無限期勝過其它所有云玩家的資源、動力和耐力。
Wikibon相信四“A”公司加起來的2021年IaaS和PaaS營收將超過1150億美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2021年的增長率在30%左右。
Wikibon基於ETR企業技術研究公司的調研數據,對四大超大規模雲玩家進行了分析,特別是新近加入了對阿里巴巴的觀察。
亞馬遜和Alphabet近期公佈了財報,AWS CEO Andy Jassy被提拔為亞馬遜的總負責人。而Wikibon根據市場的反饋,將阿里巴巴納入觀察的視野。下圖顯示了Wikibon更新的IaaS數據,並且包括了2020年全年的數據,這與Wikibon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預測非常接近,最大的變化是將阿里巴巴加入到數據中。
這四家公司在2020年雲收入達到了860億美元,相對於2019年增長了41%。值得注意的是:
Azure收入首次超過AWS收入的50%;
阿里巴巴的市值剛剛超過80億美元,超過了Google Cloud Platform;
阿里巴巴之所以是一個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是因為它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該公司計劃繼續其國際擴張;
阿里雲的雲業務在上個季度有史以來首次顯示出正的EBITDA;
Google正重金大舉投資,去年其整體雲業務虧損超過50億美元。
Wikibon認為,這四家公司合計在2021年的IaaS和PaaS收入將超過1150億美元。
儘管Google的增長率很高,但卻遠遠落後於AWS和Azure。Google的整體雲業務在2020年損失了56億美元,這引起了一些擔憂。另一方面,Wikibon認為Google需要從廣告中脱穎而出。雲是Google的未來,Wikibon很高興Google將大量投資於雲業務,因為Google的資產負債表上躺着1200億美元,沒有比投資雲業務更好的現金使用方法了。
Wikibon要強調的是,這些數據代表了在所有四大雲中進行對等比較所做的最大努力。許多人詢問這些數字中有多少反映了微軟的Office 365或Google G Suite(現在稱為Workspace),答案是沒有。這些數據是Wikibon對全球IaaS和PaaS收入的估計。
是什麼促使這些公司取得這樣的業績?Wikibon的答案是,這四大巨頭都受益於數字化進程的加速,同時每家企業都有其它的利好因素。例如,AWS 正在利用其巨大的領先優勢和創造的品牌價值。另外,儘管Wikibon估計其75% 以上的收入來自計算和存儲,但AWS的技術特色和功能差異化,加上其龐大的生態系統,也是該公司增長的動力。
Azure方面,除了自主軟件業務,該公司在盈利電話會議上表示,其訂閲業務在所有行業和客户領域都取得了強勁增長。正如多次説過的那樣,微軟使現有客户可以輕鬆利用Azure。而像真正的訂閲定價這樣的條款,沒有最低限額,也沒有任何取消時間,讓它極具吸引力,吸引人們去嘗試並沉迷其中。這些年來,訂閲方式讓AWS在市場上保持了競爭力。
現在,對於Google而言,其增長得益於卓越的技術,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分析方面的實力。同樣,Wikibon懷疑Google Cloud的虧損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大量的產品和服務的上市投資,而這些投資正在帶來增長紅利。Google還引用了Wayfair和Etsy的成功案例,Wikibon認為Google是在暗示零售商可能不願與亞馬遜做生意。這是兩個引人注目的名字……希望在未來幾個季度看到更多這樣的勝利,並形成一種趨勢。
雖然雲基礎設施的市場肯定不止由四家公司組成,但A級玩家作為超大規模雲公司,它們的技術、資源、CAPEX預算、客户動力和影響力使其獨樹一幟。下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四大公司的市場份額:
在這四家公司中:
AWS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AWS和Azure遠遠領先於其它公司,Wikibon認為它們將繼續保持服務水平;
雖然阿里巴巴給Wikibo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目前主要在中國開展業務;
Wikibon認為,阿里巴巴和GCP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才能縮小與兩個領導者的差距。
現在來看看客户在ETR調查數據中的評價吧。
下圖中顯示的是XY維度,縱軸上是Net Score淨得分或消費動力,橫軸上是Market Share或調查中的普遍性。在右上角可以看到每個公司的Net Scores和提及次數。
(資料來源:ETR 2021年1月)
Wikibon將1月份1262名受訪者的ETR調查數據進行了分割,按雲計算進行了數據過濾,也就是受訪者只回答了對廠商雲計算產品的使用情況,剔除了任何非雲計算的支出。
Azure在1262個受訪者中的572個回答中以72.6%的淨得分而令人感到相當驚豔。在數據集中排名第二的是AWS,它擁有492個用户份額以及57.1%的淨得分。為什麼Azure在數據集中的規模比AWS大?答案是這是一個用户調查,樣本中有很多微軟用户。當然可能還有其它異常現象,例如被調查者對雲的概念無法直接映射到IaaS和PaaS 定義中。但是趨勢是明確和一致的——亞馬遜和 Azure 主導了雲基礎設施支出。
例如,Wikibon將AWS Lambda、Azure Functions和Google Cloud Functions等形式的函數計算功能納入其中——因為這些領域的支出勢頭很猛。
在該圖表中已經添加了阿里巴巴,其淨得分為63.6%,但是在數據集中只有11個共享的回答——但11個數據點總比0好。
此外,Wikibon在圖表上添加了VMware Cloud on AWS。
40%紅色虛線以上的玩家/產品具有明顯的市場動力,這意味着這些產品在數據中具有強大或非常強大的支出速度。更準確的説,這意味着在這些平台上花費較多的客户比例,高於花費較少的客户。
經常聽到這種説法“Oraclet和IBM也有云”,因此Wikibon將Oracle和IBM放在圖表上。可以看到,它們在數據集中都有可觀的存在,分別有132個和81個回覆。Oracle的淨得分為16.7%,IBM為-6.2%。這意味着,在使用Oracle Cloud的132個調查受訪者中,在Oracle雲上花費更多的客户比花費更少的客户多16.7%。對於IBM而言,它表示更多的客户是在減少支出,而不是增加支出。儘管Oracle的數字是正面的,但這兩家公司都處於“紅色區域”,表現出的動力不及領頭羊。
好消息是Oracle和IBM至少有云。但作為超級雲基礎設施的參與者,它們並不是四大巨頭的直接競爭對手。這兩家公司都擁有龐大的軟件業務,IBM擁有龐大的服務業務(這是IBM的大部分收入),它們都可以將客户遷移到雲上,並推出混合雲服務。他們對雲的定義肯定與AWS的不同——這很好,但兩家公司都在報告其雲業務營收時,計入了很多相關業務。
例如,Oracle雲營收就包含了雲計算和軟件許可證支持服務,通常在合同簽訂時進行收入確認,合同期限可更新,還包括本地數據庫和中間件的費用。IBM的雲營收數據中則包含了許多傳統業務。
但正如我們所説,這兩家公司都直接參與了雲遊戲,並且可以通過提供基礎設施來支持各自的軟件和服務業務來賺取高額利潤。Wikibon只是不認為它們是超大規模雲,超大規模雲由四大公司定義的,實際上也只有這四家。
要解讀的一個重要趨勢:誰為雲收入的增長勢頭買單?
戴爾戰略規劃負責人Matt Baker的一條推文説,“這不是一個零和遊戲”。換句話説,一美元的雲計算不會轉化為本地或傳統公司損失的一美元。
來看一下。首先我們普遍同意Matt Baker的觀點——這不是1換1的支出。這裏有一些來自ETR的數據,或許能給一些啓示。
(資料來源:ETR 2021年1月)
上圖顯示的是915個超大規模雲賬户的情況。在這些帳户中,顯示了2020年到2021年,VMware、思科、Dell、HPE和IBM的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的支出速度或淨得分的削減情況。它顯示了2020年1月、4月、7月、10月和2021年1月調查的淨得分。當然,所有本地玩家都受到COVID的影響。IBM似乎是相反的——並不是説他們沒有受到影響,但他們有可觀的大型機週期。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其它公司都在2021年出現上升趨勢。思科有點平淡,但很穩定且有一定上升。
因此,以Matt Baker的觀點來説,儘管預計2021年四大巨頭的增長率將達到35%左右,但本地部署模式的領導者仍顯示出一些積極的跡象。
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並不是説雲沒有影響到本地支出——當然有。下圖和上圖是同一張圖片——但這張是十年的視角:
(資料來源:ETR 2021年1月)
正如在數據中看到的那樣,雲計算直接導致了本地部署模式支出速度的長期穩定下降,這並不奇怪。
想一想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的主流模式。 服務器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是在虛擬化的情況下;除了備份作業外,沒有多少工作負荷可以最大化服務器利用率。客户不斷購買更多服務器,以提供性能提升的空間,並以20-30%的利用率運行。同樣的情況,存儲可能更糟,因為多年來它是由機械系統驅動,因此需要更多的硬盤才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網絡方面,這是一個多買端口的故事,因此在這些細分市場中,客户被迫規劃、與首席財務官爭奪資本支出、採購、過度供應和管理週期。
然後AWS來了,隨時可以取消,並以程序化的方式供應並構建新的應用。
雲對這些領先的本地基礎架構參與者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
為了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多的瞭解和數據,下面是 AWS、微軟、Google和VMware的ETR數據對比的圖。圖表中顯示了客户將新增加一個平台(青綠色)、增加支出超過5%(深綠色)、支出相對去年持平(灰色)、支出減少超過5%(粉紅色)或離開平台(亮紅色)的客户比例。從綠色中減去紅色,就可以得到淨得分(NS)。
(資料來源:ETR 2021年1月)
淨得分為60%的AWS表現出色。微軟——請記住,這包括整個微軟業務,而不僅僅是Azure——對於這樣一家成熟的公司來説,表現真的很強。Google——希望看到更高的水平。VMware是本地部署模式的黃金標準,所以Wikibon將他們納入這個組合,從圖中可以看到其實力,但更大是“持平”支出,這對於一個成熟的公司來説是很常見的。
這並不令人驚訝。與雲計算公司相比,本地部署模式廠商的綠色下降、“持平”上升、而紅色則處於10%的高位間;但思科除外,儘管它幾乎存在於所有行業——包括那些受COVID重創的行業——紅色分數相當低。
(資料來源:ETR 2021年1月)
當然Pure Storage並不是一個成熟的傳統企業,但它主要參與的是本地部署模式的市場。看看下面Pure Storage的圖。不確定這裏發生了什麼,但這令人印象深刻——這裏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反彈,隨着時間的推移,把前幾個季度的調查結果疊加在一起。請注意1月份調查中的巨大上升——突出的藍線——從上一季度的20%躍升至63%的淨得分。
(資料來源:ETR 2021年1月)
我們將看到這如何轉化為Pure Storage在2021年的財務業績。記住,這項調查是前瞻性的,但此前也不曾觀察到過一個成熟的公司有這麼大的上升——也許是潛在的需求或其它數據的異常,但應該在幾個月內就會知道結果。
重點是,儘管雲計算是一列“貨運列車”,但仍然可以看到本地和混合IT的強勁行動。
最重要的是,回到Matt Baker的觀點,就是在混合雲、多雲和邊緣方面,本地玩家可以追求的機會。具體來説,這種想法是在超大規模雲之上構建一個抽象層,然後讓它們在數據中心中建立自己的地位,而傳統的本地玩家則在頂部增加價值。面臨的挑戰是選擇正確的位置、走得夠快,並在華爾街的承諾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這也是一個老難題。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亞馬遜可承受數年的損失,但依然不會破產;Google擁有如此多的現金,以至於無法以足夠快的速度將其花掉;在多年的橫向發展之後,微軟終於找到了解決之道。在Wikibon的分析中,阿里巴巴是一個新事物,但它就像是中國版的亞馬遜,還有螞蟻金服——儘管它面臨着政府監管挑戰。所以這四家公司都佔據了主導地位,他們不僅在雲計算領域領先,而且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因為數據不斷流入雲計算。
我們仍處於雲平台時代的早期。它正在從一個遠程雲服務的集合轉變為一個無處不在的、會感知、會思考、會預測的系統,這個系統越來越自動化、智能化和超分散化。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未來十年將不會像過去十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