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多措並舉穩外貿 外匯便利化政策持續推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多措並舉穩定外貿”,包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優化外匯服務,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等。當前,金融體系正在“加碼”對外貿企業的金融資源支持,不僅加大對製造企業研發創新、技術改造、設備升級的信貸支持,也注重做好對外貿企業上下游等整個產業鏈條的金融支持,保證整個外貿產業鏈更加穩固。

  外匯便利化政策持續推出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是金融服務外貿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改革不斷深化,從試點地區、範圍擴大,到試點條件、業務種類放寬,政策惠及實體經濟的廣度逐步拓寬,政策內涵亦在不斷豐富。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始於2019年1月。彼時,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浙江開展首批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在單證審核、特殊退匯業務登記等方面,給予審慎合規的銀行、信用優良的企業更多自主權。3年多以來,圍繞試點優化、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動作頻頻落地,包括外匯管理方式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資金使用渠道拓寬等。

  “實施以來,全國共有26個地區實施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涉及業務77萬筆、5061億美元。”外匯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劉斌介紹,2021年,所涉業務收支規模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倍和1.8倍,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實現“秒申請、分鐘辦”,業務單證準備和業務辦理時間節約一半以上。在此背景下,優質銀行也更加重視客户主體信用狀況、合規水平和風控能力評估,從交易單證審核向關注企業交易實質轉變,進一步提升個性化服務水平。

  對於下一步政策考慮,劉斌表示,外匯局將穩步擴大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的主體和業務範圍,加快實現政策落地地區全覆蓋,激發銀行落實便利化政策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更多誠信經營企業享受政策便利,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出口信用保險主要承保經營出口的商業風險和政治風險,能減少或消除出口商的後顧之憂,作為政策扶持出口的重要手段,其對出口有很強的拉動作用。尤其是在全球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包括匯率波動、貿易禁運、出口管制等無法控制的因素越來越多,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成為出口商分散風險的重要手段。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看來,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是做好跨週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重要舉措。要特別發揮好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保單融資“白名單”機制作用,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和承保規模。

  服務外貿新業態

  “現在,跨境電商外匯資金結算更安全便捷了,也吸引了更多中小外貿企業加入跨境電商行列。”跨境電商平台拓拉思(寧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外貿領域的新業態層出不窮。與傳統貿易相比,從事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的市場主體以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為主,對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有着更大的訴求。

  針對這些訴求,外匯局密切跟蹤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的創新發展,聚焦貿易新業態“小額、海量、電子化”的交易特點,主動回應市場主體真實合理訴求,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出台了一系列優化貿易新業態外匯管理政策,加快推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比如,為拓寬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外匯局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和支付機構憑線上電子訂單、物流等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辦理結售匯及相關資金收付,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跨境結算服務。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金融機構在服務外匯資金結算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全年,21家支付機構和12家銀行共辦理跨境電商外匯收支19.3億筆。以中信銀行為例,結合政策要求優化跨境電商外匯資金結算渠道,該行將跨境電商結算手續費降至2‰,並有效縮減結算週期,基本可實現境外資金實時到賬。

  有效服務中小企業,緩解跨境金融領域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外匯工作中一個高度關注的重點。據外匯局科技司司長張鐵成介紹,為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跨境融資難問題,外匯局於2019年牽頭建設了跨境金融服務平台,逐漸建立起政府部門、銀行部門、保險公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端到端的核驗機制。“我們陸續推出了5個融資類應用場景和2個外匯政策便利化類應用場景,推動融資款項直達中小企業,大幅提升了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和成功率。”張鐵成説。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底,自主自願參與使用跨境金融服務平台融資類場景的法人銀行有300家,服務企業超過1.2萬家,其中中小企業佔比超七成,通過平台累計完成融資23萬筆,放款金額超過1400億美元。“今年外匯局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不斷豐富拓展平台應用場景,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張鐵成表示。

  更開放也要更安全

  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今年1月份,外匯局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經濟開發區、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等區域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目前,試點業務已在4地正式落地,截至2月底,共備案試點銀行19家,銀行認定優質企業275家;已辦理試點業務4108筆、金額14.5億美元。

  為何選擇這4個地區開展試點?外匯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查曉陽表示,這四個區域分處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開放發展戰略清晰、經濟結構各具特色、政策訴求相對集中,同時區域範圍較小,有利於試點政策與實體經濟發展較好融合,充分發揮政策紅利的集成效應,防控試點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試點政策主要涉及資本項目改革、經常項目便利化,以及加強風險防控和監管能力建設三個方面。“資本項目改革方面,主要是服務拓寬企業跨境投融資渠道,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查曉陽透露,經常項目便利化方面則包含4項具體措施,包括便利優質企業經常項目資金收付、支持銀行優化新型國際貿易結算、有序擴大貿易收支軋差淨額結算企業範圍、貨物貿易特殊退匯免於登記等。

  “更開放更安全”的外匯管理改革路徑成為此次試點政策的探索之一,也是為構建與開放條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積累經驗。在這個過程中,風險防控是重中之重——築牢風險防控體系是前提,強化安全意識和底線思維是目標。查曉陽表示,試點政策的目標之一就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完善風險監測評估和事中事後監管,探索適應投融資高水平開放的風險防控機制。

  下一步,外匯局將指導試點地區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及時評估試點政策實施效果,在築牢風險防控體系、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4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業多措並舉穩外貿 外匯便利化政策持續推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