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由於不到10%的流通盤,公牛集團成為“千億抱團頂流”,如今業績增速放緩,機構減倉,股價下跌,實控人折價套現獲取流動性,公司似乎正進入一段轉型摩擦期。
再現實控人“頂格”減持。
7月6日,公牛集團公告稱,實控人之一的阮學平已於7月4日完成2%的“頂格”減持,套現超16億,距離發佈減持計劃不過一週多。
而此前,阮氏兄弟已通過現金分紅,從公牛集團獲得現金約91億元。套現完成後,持股比例仍超80%。
由於極小的流通盤,2020年上市時,公牛集團一度成為機構抱團股。如今淨利增速放緩,新能源新業務尚未起勢,機構資金也隨着股價下跌暫時退潮,集團進入轉型摩擦期。
百億“套現”
據公告,公牛集團實際控制人之一阮學平7月4日通過大宗交易合計減持公司股份177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這也是其首次在二級市場開啓減持。
上交所數據顯示,公牛集團當日出現58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1779.19萬股,累計成交額為16.26億元,減持股份為IPO前所得。
減持計劃公告於6月22日,公司表示阮學平將在公告三個交易日之後的6個月內完成減持,也就是有效期到年底。實際上,他在公告發佈一個星期後,就一口氣套現16億,提前完成了減持計劃,相較而言,公司去年淨利潤不到32億。
本次減持計劃實施前,阮學平持有公司股份1.4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6.08%。減持完成後,持股比例降至14.08%。
其與一致行動人哥哥阮立平,以及寧波良機實業有限公司、寧波凝暉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穗元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持有公司股份也從7.75億股降至7.57億股,持股比例從86.89%降至84.9%。
另據招股書,2015年至2017年,公牛集團分別派發現金紅利5億元、5億元、22億元。據阮氏兄弟當時持股比例計算發現,公牛集團在上市之前派發的現金紅利32億元,阮氏兄弟分得31.09億元,佔比達97.16%。
三年內,公司淨利潤合計約36.85億元,分紅分掉接近90%利潤。2019年,也就是上市前一年,公牛集團分紅22.80億元,分紅率達98.97%。其中,阮氏兄弟分得約19.86億元。
2020年至2022年,公牛集團相繼派發紅利12.01億元、14.43億元、19.84億元,合計派發46.28億元。根據持股比例粗略計算,阮氏兄弟分得約40.31億元。
也就是説,在減持前,僅僅是現金分紅,阮氏兄弟累計已套現91.26億元,其中阮學平獲得超45億元。
機構“退潮”
招股書顯示,上市前,實控人阮立平、阮學平二人合計持股比例約為95.88%,即使減持後的現在,公司也只有15.1%的流通股。
由於極小的流通盤,公牛集團一度因機構抱團,成為千億大牛股。
2020年2月20日,在上市第11個交易日,公牛集團的股價就達到193.99元/股,較其發行價59.45元/股上漲了226.31%。
上市一年多,公牛集團股價較發行價上漲近3.5倍,也使得阮氏家族獲得了超800億的身價,賺得盆滿缽滿。這輪上漲的背後,有着不少機構資金的支持。
2017年12月,高瓴資本通過旗下高瓴道盈,以8億元入股,從阮立平、阮學平手中受讓了公牛集團2.235%的股份(上市後稀釋為約2%),一度成為第四大股東,以及第一大流通股東。
公募方面,2021年一季度股價高點時,公牛集團共現身28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之列,其中諾安積極配置、太平行業優選、寶盈品牌消費和諾安主題精選等基金持股比例較高,均達到淨值的5%以上。
另外,當時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北向資金)持有657.22萬股,約佔1.09%,為第五大股東,QFII機構中有施羅德投資和瑞銀的身影,另有三隻社保基金組合以及高毅旗下一私募基金入局。
2021年二季度末,興證全球基金管理公司首次出現在公牛集團股東名單中,旗下四隻基金持股合計持股213.74萬股,佔公牛集團流通股比例的2.84%,千億“頂流”謝治宇管理的三隻基金、喬遷管理的一隻基金,均持股。
不過在2021年“反壟斷”事件後,公牛集團市場情緒承壓,上述機構多數已減倉或退出。
高瓴資本在2021年一季度股價高點和三季度兩輪減持,並在2022年三季度退出十大股東。2022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末,興證全球基金管理公司持股數量從1105.42萬股,佔流通股的14.92%;鋭減至613.82萬股,佔流通股的1.02%。
公司年報顯示,2021年末,流通股中有259家機構持股,合計達到54.8%;2022年末,流通股中機構數量來到274家,合計持股卻降至48.9%。重倉者顯著減少。
而在此次實控人大宗交易減持中,機構折價“接盤”,或也與此前盛況形成對比。
交易數據顯示,58筆大宗交易為折價成交,成交價均為91.4元/股,折價率為4.71%;其中25筆交易的買方為機構專用席位,機構累計買入11.42億元。
增長放緩
由於反壟斷罰款與業務擴張減緩,作為國內轉換器、開關插座市佔率超50%的絕對龍頭,公牛集團也出現了增長疲軟的現象。
近三年,公牛集團營收淨利一直穩步提升,但增速不如上市前。
上市前兩年,也就是2018年和2019年,公牛集團的淨利潤分別為16.77億元、23.0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30.45%、37.38%。對應的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9.50%、42.93%。
2021年,公司增速開始放慢,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錄得27.80億元、26.32億元,同比增速為20.18%、18.48%。同年,公司投資理財收益1.90億元,但因壟斷被罰2.95億元。這一年,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3.91億元,考慮到税費因素,差不多對沖了罰款。
2022年,歸母淨利潤增速更是出現明顯下降。公牛集團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40.81億元,同比增長13.70%,淨利潤31.89億元,同比增長14.68%。當年,公司政府補助1.33億元,投資理財收益2.72億元。即便如此,扣非淨利潤為29.04億元,同比增長僅為10.32%。
其中,公牛集團2022年電連接業務收入70.51億,同比增長4.22%;智能電工照明業務實現收入68.49億元,同比增23.39%,出現明顯增長疲軟。
在日漸飽和的插線板轉換器市場之外,公司也在佈局第二增長曲線——充電樁和户外儲能產品。
2022年中報中,新能源業務首次出現。當年3月,公司組建新能源渠道,主打充電樁和户外儲能產品,大力拓展線下新能源充電樁市場。
然而根據2022年年報,新能源業務全年實現收入1.5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只有1.08%,毛利率為32.34%,系三大業務中最低,還處於孵化期。
據浙商證券測算,至2030年中國新能源充電設備行業規模有望達到3948億元,若公牛新能源充電槍/樁市場份額達到 3.5%,對應營業收入約為 138.2 億元,有望為公司收入增長帶來巨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