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股跌跌不休,終於讓龍頭房企們坐不住了。
11月5日,中國恆大(03333.HK)耗資約1265.8萬港元回購78.3萬股,佔集團總股本的0.0059%,算上10月29日、10月30日、11月4日幾次動作,近期恆大已耗資1.67億港元用於回購。
碧桂園(2007.HK)也不甘示弱。9月份以來,碧桂園聯席主席楊惠妍至少10次買入公司股票,總耗資約6.13億港元。楊惠妍最近一次增持發生於11月4日,增持1720萬股後,楊惠妍持股比例升至58.21%。
實際上,隨着“三條紅線”新規到來,房企近兩個月來股價回調明顯,A股和H股兩市都有70%以上的地產股整月走勢下跌;因板塊估值過高,港股上市物業公司近期股價也集體下跌,大有擠泡沫之勢。
跌跌不休的市場,引發地產企業各自大股東協力護盤。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九月份以來至少18家房企、3家物業公司的股份被管理層或股東回購,以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龍頭房企的管理市值
在市場對地產股預期不樂觀的背景下,恆大與碧桂園近兩個月股價均較為低迷。三季度以來,恆大股價一路下調,9月25日曾跌至13.78港元,較7月初高點跌去四成;10月上旬小幅回升後,股價再次下探,10月28日收盤僅報14.20港元。
碧桂園除了年初及7月份曾觸及兩個小高點外,股價長期徘徊在10港元以下。
股價波動為房企資本操作提供了契機。經歷一番增持後,碧桂園股價小幅回升,近7個交易日股價由9.42港元升至10.92港元;恆大股價則由10月28日的收盤價14.20港元升至11月5日的16.42港元。
除去管理市值的動機,房企在股價波動時頻繁回購股份,也顯示了管理層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恆大累計實現銷售額6325.9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銷售額,完成今年6500億銷售目標的97.3%;期內,恆大累計實現銷售回款5307.4億,超去年全年的4715億,並創下歷史新高。
碧桂園則牢牢守住銷售榜首的位置。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碧桂園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6903.1億元,可比口徑下高出恆大577.9億元;實現權益銷售金額5007億元,被恆大以1008億元的優勢反超。
相較於碧桂園,恆大沖擊業績的動力更緊迫。截至2020年6月底,恆大有息負債為8355億元,剔除預售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5.28%,淨負債率為199%。按“三道紅線”相關要求,恆大不能新增有息債務。
為緩解債務壓力,恆大近期密集出售公司股權、分拆旗下業務板塊上市。11月6日市場消息稱,恆大物業爭取於本月內尋求上市聆訊,計劃集資20億美元。而市值管理,也是恆大提升資本市場形象,以尋求更好融資條件的手段。
“好的市值管理,一方面可以提升上市企業再融資時的提升發行價格,另一方面進行債務融資時銀行貸款的門檻也會有所降低。”克而瑞認為。此時頻繁回購股份,也意在增強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克而瑞還表示,股權質押也是房企回購股票的隱藏原因。地產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不少房企會質押股份換取融資,若股價下滑,或會觸發股權質押預警線。為防止類似情況發生,不少企業會進行市值管理,使股價回升。
投資者疑慮未消
實際上,隨着“三條紅線”新規到來,房企近兩個月股價回調明顯,A股和H股兩市都有70%以上的地產股整月走勢下跌。因股價持續低迷、房地產調控環境趨緊,即便規模房企也遭到投行減持。
譬如,近日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遭摩根大通於場內減持465.58萬股,涉資約9119.85萬港元。減持後,摩根大通的最新持股數目為5.46億股,持股比例由5.02%減持至4.98%。
萬科A(000002.SZ)也被摩根大通拋出。9月中旬,萬科被摩根大通於場內減持268.95萬股,涉資約6639.06萬港元。減持後,摩根大通對萬科的持股數目為1.13億股,持股比例由6.11%減持至5.97%。
在此背景下,近期至少有18家房企密集回購股份,以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回購力度較大的如華僑城,今年以來,華僑城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户,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1.44億股,佔公司截至2020年10月30日總股本的1.75%,最高成交價6.50元/股,最低成交價5.84元/股,支付總金額約9億元。
受疫情影響,今年華僑城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毛利率、淨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出現明顯下滑。管理層10月末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重視市值管理工作,以期實現與公司價值相匹配的市值目標,增加股東回報。
城建發展(600266.SH)、中國建築(601668.SH)、萬通發展(600246.SH)、世聯行(002285.SZ)今年回購力度同樣較大,分別至少斥資5.52億元、5.13億元、4.65億元、1.43億元進行股份回購。
“回購是資本市場市值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公司股價被低估時,股票回購是對公司資本的有效利用,並對股價形成一定的支撐,維護股東價值。”於9月22日小幅回購股份的中海地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因物業股出現“擠泡沫”趨勢,上市物業公司的管理層也坐不住了。11月5日,中國奧園(3883.HK)集團主席郭梓文增持奧園健康(3662.HK)66萬股股份,平均每股5.52港元,涉資約364萬港元。
同樣出手護盤的還有建業新生活(09983.HK)和雅生活服務(03319.HK)。11月3日~5日,建業新生活實控人胡葆森於公開市場以7.55港元的每股平均價收購653,000股公司股份,總額約4928港元。
11月2日、4日,雅生活也連續兩次獲控股股東增持,期間雅居樂集團透過子公司分別於市場上購買31.68萬股、32萬股公司股份。增持後,雅居樂控股持有雅生活7.2億股H股的權益,持股比例54.07%。
不過,市場情緒在護盤行動催化下小幅波動後,目前又恢復理性,截至11月6日收盤建業新生活、雅生活、奧園健康分別報收7.45港元、35.10港元、5.48港元,當日跌幅分別為3.87%、2.23%、2.14%。
克而瑞認為,雖然股份回購在理論上對股價能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從實際來看,仍面臨多種不確定性。企業市值管理更需要落實在自身業績上,才能真正打動投資者。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