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0月9日電(記者王茜)位於尖沙咀的K11 MUSEA商場第二季度營業額較第一季度上升35%,預計第三季度將有60%的升幅;香港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位於元朗的UNY生活創庫超市於6月開業;葵青碼頭貨櫃量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10月9日拍攝的位於香港尖沙咀的K11 MUSEA商場。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這些逆市而升的消息傳來,讓人們在“冰封”的香港經濟中看到了“春”的跡象。
逆勢而漲的成果來之不易,這裏雖有疫情向好帶來的人流,但亮眼的數據背後,是商業尋求新發展、新寄託的生動實踐,凸顯了後疫情時代新的零售商業模式。
在K11 MUSEA商場裏,電梯上下的按鈕被藏到了陳列架的書本里;服務枱變成了花與樹木的世界;二層到三層的階梯可供休息;潮玩區大膽誇張的天地牆一體化塗鴉,成為“打卡點”……
10月9日,在位於香港尖沙咀的K11 MUSEA商場,市民在商場中拍照打卡。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淡化購物及消費,強化社交和藝術賞析是這裏與其他商場的不同之處。K11集團拿出大量場地做藝術類展示,結合藝術、人文、自然,打造獨樹一幟的國際旗艦購物藝術館。
10月9日,在位於香港尖沙咀的K11 MUSEA商場,市民在逛商場。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與此同時,恆基兆業發展旗下位於元朗的UNY生活創庫超市於6月開始營業。該公司表示,疫情期間市民多居家工作減少外出,因此新鮮及速凍食品的增幅強勁。
葵青貨櫃碼頭貨櫃量連續三個月正增長。8月抵港貨櫃量同比增長3.2%,離港貨櫃量同比增長2.4%。有關專家認為,疫情相關產品對碼頭貨櫃量有支撐,包括日用必需品、電子產品和防護用品等,貨運需求一直都在。
“在疫情控制越來越好的情況下,香港的零售業會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好。”奧緯諮詢大中華區零售及消費品業務主管葉俊楠表示。
那麼零售行業從業者如何做好準備?如何改變銷售策略,在這個回暖的時候得到更多的份額?成為“破冰”時期的一個新課題。
對此葉俊楠給予的答案是創新。“用創新銷售模式,迎合引導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葉俊楠説,零售業分兩個步驟,一是先吸引人們到店,二是轉化消費。從業者需要通過一些方法去引流,吸引消費者走進商場,在這個方面K11比較具有代表性。
“報復性消費是有的,但香港的內需現在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葉俊楠這樣認為。香港的零售業來源於兩類消費,一類是遊客帶來的消費,另一類是香港本地的消費,也就是“內需”。
葉俊楠説:“6月、7月、8月有關部門公佈的市民存款數額明顯地提升了,這説明香港市民的消費還有釋放的空間。”
葉俊楠介紹,以前大家常説香港人不會在電商上買東西,都喜歡逛街。現在通過數據可以看到線上消費明顯提升,香港電商的業績非常好,這也證明香港人的消費模式出現了一些改變。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羣認為,面對香港本地居民消費的回暖,從業者可借鑑零售業的一些成功經驗,根據自己行業的特點,在消費模式發生變化時,找到適合自己行業發展的新定位、新商機。
葉俊楠也認為,這需要從業者突破傳統的思維,做一些新的嘗試,確定好目標客户羣,找準新的賣點,用新賣點吸引消費者,在零售業回暖中找到新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