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重新上市夢碎,研發費用佔比僅為2.75%,聯想“貿工技”錯了嗎?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財經

聯想夢碎科創板的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據媒體披露,今年的9月30日,聯想集團向上交所遞交的登陸科創板招股書獲受理,這表示其籌劃已久的“回A計劃”正式邁出了第一步。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才過了短短1個工作日,到了10月8日時,聯想集團和其保薦人中金公司都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而上交所也發佈公告,決定終止對公司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對於聯想集團折戟科創板IPO這件事,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驚訝,雖然這的確來得有點快,但從數據上來看卻是必然的結果。

根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僅為2.75%,而近三年其研發費用佔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8%、2.63%、2.39%,遠遠達不到科創板“近三年的累計研發投入需要佔三年來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的15%以上”的要求。

或許,當20多年前柳傳志選擇走“貿工技”這條路的時候,今天的夢碎就是註定了的。

聯想,曾經的中國第一科技企業

聯想的歷史,最早還要追溯到1984年,其前身為中科院旗下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由於中科院的關係,當時的計算機所聚集了國內最權威的行業專家,研發能力在國內首屈一指。

80年代末,電腦開始進入中國,不過當時的電腦存在一個大問題——漢字輸入法過於複雜。由於電腦是從美國誕生的,標準輸入法都是英語,若想要輸入漢字則需要一連串的長代碼,十分的不方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計算機所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帶領下研發出了一個新的漢字系統“聯想”,它基於漢語使用習慣,當你在輸入一個漢字的時候,後面會給出備選的最常用的詞組,由於十分的便捷、高效,這個輸入法在推出後便被推廣使用,後來更是為計算機所帶來了上千萬的收益。


後來,隨着“聯想漢卡”享譽全國,計算機所也直接取名為“聯想”。

在研發出了漢字系統後,聯想並未停止繼續前進的步伐。90年代末,隨着即時通訊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傳統的老式交換機逐漸被淘汰,數字式交換機慢慢興起,通訊行業來到了新的時代。

而當時擁有超強研發能力的聯想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在倪光南的帶領下,聯想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數字交換機,併成功拿下了電信市場的大單。

除了交換機之外,不得不提的是當時的聯想甚至還自主研發了芯片。

據媒體報道,早在1985年,聯想就設計研發出了“聯想式漢卡”和微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且在1988年開始研發芯片,到1993年成功研發出五個ASIC芯片並實現了產業化。

可以説,在技術方面,當時的聯想確實稱得上是國內第一。

錯選“貿工技”路線?

如果延續之前的方向,聯想很有機會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頂級的科技企業。

不過,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卻讓聯想直接從原來的高科技企業直接變成了一家“拼裝式”企業,科技底藴逐漸消散。

1994年前後,由於進口批文的取消,電腦進口關税大大降低,國外電腦巨頭開始湧入中國市場,原本沒有太強競爭的電腦行業,競爭突然變得激烈起來,而聯想也不得不開始求變。

此時,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聯想面臨兩個選擇:

走“貿工技”這條路。這條路以柳傳志為代表,他們認為,面對國外的競爭,應該充分發揮國內市場的價格優勢,避免陷入技術的研發競爭。


第二,走“技工貿”這條路。這條路以倪光南為代表,他們認為,面對國外的競爭,應該投入資源,搶佔技術研發的制高點,尤其是電腦的核心部件,比如操作系統和芯片,用技術的手段去贏得市場。

後來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了。由於在股權方面柳傳志的股權佔比更高,因此聯想最終選擇了“貿工技”這條路;隨着發展方向的轉變,原本以倪光南所代表的技術人員的股權也從原來的百分之二十變成了零,此後大批的技術人員離職,而倪光南也在失望中離開了聯想。

在選擇了“貿工技”後,沒有了高額研發費用“拖累”的聯想,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在最巔峯的時候,聯想甚至以“蛇吞象”的方式吃掉了電腦巨頭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其藉此也成為了全球數一數二的電腦生產商。

不過,雖然規模在不斷擴大,但聯想也一直在吃沒有核心技術的虧。


其中就明顯的一點體現在了淨利率方面,由於聯想的核心技術缺失,大量核心的零部件都需要外購,這導致了其淨利率非常低。根據半年報數據顯示,聯想的淨利率只有可憐的2.87%,1093億營收背後,歸母淨利潤僅有30.11億元。

也正因如此,更多人認為聯想不過是一家“拼裝式”企業,從本質上來説和富士康沒有太大的區別。

科創板夢碎

10月8日時,聯想和其保薦人中金公司各自撤回了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而這距離其招股書獲受理,才過了短短8天時間。

為何聯想集團會終止科創板IPO?其給出的回應是“擔心財務信息失效”: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説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閲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該公司決定撤回中國存託憑證與科創板上市及買賣的申請。


不過,這可能並非主要的原因,更大可能是因為科技投入不達標。

根據財報顯示,近三年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佔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8%、2.63%、2.39%,加起來還不到8%,遠遠達不到科創板“近三年的累計研發投入需要佔三年來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的15%以上”的要求。

可以説,早在20多年前,選擇了“貿工技”這條路之後,聯想集團夢碎科創板這個結局,就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