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丨上百人陷“光伏發電”騙局?不能僅靠投資者“心明眼亮”

據媒體報道,11月21日,有多位投資者爆料稱,自己在一款名為“赫煌到家”的APP中,遭遇了“光伏發電”投資騙局。目前,“赫煌到家”APP投資者組建的羣聊已超過140人,最多的一位投資者被騙近70萬元,羣成員被騙金額共計600萬元左右。媒體調查發現,赫煌投資公司除了營業執照外,其他的企業資質均查詢不到,或為造假。此前有投資者曾到江蘇連雲港去找這家公司,但發現其工商登記的地址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

這些被騙的投資者入局的軌跡大體差不多,先是注意到自媒體中的“赫煌到家”APP的廣告,並被廣告中的“好處”吸引,比如“實名認證後獎勵30元”等等,然後就是不斷地投資-獲益,直到投資者放進幾十萬之後,“赫煌到家”APP打不開了……

説實話,這樣的“放餌-收杆”式投資騙局,實在是老套路了,以往已經出現過很多次,全無新意。然而,這一次還是一網下去兜住了不少傻傻地做着發財夢的“魚”,足見這個世界上仍有不少人昧於貪念,過於輕信,心存僥倖,而往往被騙。

人家已經被騙幾萬、幾十萬了,還要被指責貪心,是不是有點冷酷了?表面上看確乎如此,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篤信“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處,那麼,事情自然簡單了。遺憾的是,世事的演進不會按照固有的模式進行,每一個社會人也不會都那麼清醒、理性,也因此,總會有上當受騙的,總會有人在上當受騙後勸大家謹慎投資的。而恰恰是在這樣的來來回回中,騙子有了空子可鑽。

可見,我們一方面還是要提醒投資者看好自己的錢,不要被過於豐厚的回報迷了眼睛;另一方面,也要呼籲監管部門多一些敏感察覺,多一些主動作為,多一些嚴厲監管,該查就查,該處就處,不要總是把投資安全寄望於投資者的“心明眼亮”上。

具體到“赫煌到家”的“光伏發電”投資騙局,至少有幾個方面的蛛絲馬跡,可以讓監管層面及早注意。其一,其在多個本地公眾號上發佈廣告,且廣告許諾的收益明顯存在誘騙可能,為什麼當地有關部門未能及時獲取相關信息,並介入調查?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廣告發布必須真實、合法、科學、準確,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而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監管部門的觸角也應該延伸到手機端。

其二,也有必要調查一下赫煌投資公司的資質問題。據報道,赫煌投資公司除了營業執照外,其他的企業資質均查詢不到,這是如何操作的?還有,既然媒體發現其工商登記的地址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那麼其營業執照又是如何審定的?凡此種種,不能成為一團迷霧,讓人摸不到頭腦。

近年來,光伏發電行業高速發展、熱度高居不下,也是實情。不管是中央的財政補貼措施,還是行業內的各種會議等等,都在向社會展現出蓬勃的大好局面。特別是今年中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發佈的《國家電投建設世界一流光伏產業宣言(升級版)》更是指出,2016年至今,國家電投光伏裝機增長了6倍,超過3500萬千瓦,連續5年位居全球首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發電企業。

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很容易在這樣的“風口”下被裹挾。這樣,以光伏為名的騙局就完全可以欺瞞公眾。事實上,此前安徽亳州蒙城縣公安局曾偵破一起利用EPC光伏發電項目實施合同詐騙案件。

層出不窮的光伏騙局提醒公眾和有關方面,轟轟烈烈的發展熱潮之下,往往也會暗流湧動,投資者固然要提高防範意識,並儘快讓自己變得更專業、更內行,而監管方面也需跟上發展的步伐,為投資者護航,為經濟平穩發展護航。

(作者 斯遠,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視點丨上百人陷“光伏發電”騙局?不能僅靠投資者“心明眼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3 字。

轉載請註明: 視點丨上百人陷“光伏發電”騙局?不能僅靠投資者“心明眼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