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將增強
“保持信貸平穩增長仍需努力。”近日,央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研究當前貨幣信貸形勢,部署下一步貨幣信貸工作。
接下來的貨幣信貸形勢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今年7月多項金融數據不及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擔憂。人們十分關注未來貨幣信貸走勢如何、將圍繞哪些重點發力、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信貸穩定增長存壓力
“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這是此次座談會上的新提法。在短期金融數據波動較大的背景下,這對市場來説無疑是一枚“定心丸”。
7月,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M2)等數據均不及市場預期。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億元。7月末,M2增速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此外,7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出現少增,新增規模比去年同期少增1031億元,為年內首次同比少增,結束了此前連續16個月的同比多增態勢。
雖然拉長時間來看,當前我國M2、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繼續保持在合理水平,貨幣政策保持了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但短期數據的波動也引發了市場的關注和擔憂。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我國經濟繼續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但從7月份金融數據來看,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跡象開始顯現,信貸穩定增長存在較大壓力。
“今年以來,信貸平穩增長、結構優化。”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表示,二季度以來,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速一直處於12%附近;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1%和41.6%。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出現了一些波動,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有待增強。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央行在座談會上特別提出“保持信貸平穩增長仍需努力”,要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董希淼認為,此舉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
加力支持實體經濟
央行在座談會上強調,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提出,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業內專家認為,這意味着接下來,金融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不大。
董希淼認為,從總量來看,下半年,市場流動性將比上半年更加合理充裕。下半年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量較大,因此,仍有可能通過降準等方式進行置換,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既能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也能引導實際貸款利率下降。
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並不意味着將“大水漫灌”。“相關政策調整仍將是結構性的。”董希淼表示,貨幣政策仍將堅持穩健的基調,在支持經濟增長與防範風險之間尋求平衡,不會大幅收緊,也不會滑向“大水漫灌”。央行將更多運用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的支持。對房地產市場,仍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繼續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要求。
在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同時,也要強化政策之間的配合。張旭認為,信貸需求出現短期下滑,也與財政政策“後置”有關。今年前7個月,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減少,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下降7.9%,基建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快速降至4.6%,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形成了拖累。因此,更需要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形成實物工作量,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確保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接下來,促進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仍是貨幣政策的重點。
“有觀點認為,降準降息才能讓貸款利率下行,這顯然是錯誤的。”張旭認為,貨幣政策並非只有降準降息,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的政策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去年6月至今年6月並沒有降準降息,但是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5.26%下降至了5.2%。
未來一段時間,強化貨幣政策傳導仍是關鍵,金融監管部門將督促銀行把政策紅利傳導至實體經濟。今年上半年,壓降銀行負債成本的舉措給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提供了空間,如持續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7月降準落地並釋放出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等。此外,針對銀行資產端的政策,如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運用情況納入考核等,也增加了銀行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壓力。張旭預計,下一步,金融監管部門將積極採取措施緩解流動性、利率、資本等方面的約束,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LPR改革潛力也將進一步釋放。張旭表示,前期的LPR改革打破了銀行在貸款市場的協同定價。在LPR改革前,一些銀行通過協同行為以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定倍數(如0.9倍)設定隱性下限,對市場利率向實體經濟傳導形成了阻礙。在LPR改革後,銀行需要以LPR作為定價的參考,銀行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新的協同定價。這樣一來,企業的議價能力相應提高,其結果是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被完全打破,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得以降低。接下來,LPR改革潛力將持續釋放,優化存款利率監管,促進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